跨境生研派各區剩餘學額

跨境生研派各區剩餘學額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跨境學童湧往北區升學,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繼承諾增加北區學額,協助獲派他區的學生留在原區就學後,昨日表明會認真研究在一四學年起,為無本港住址的雙非及跨境學童,專設獨立的新校網,集合全港各區的剩餘學額作分流。有教育團體憂慮新校網的學校組成方法,予人「菜頭菜尾」的負面觀念,容易引起標籤效應,校長及家長則建議以跨境生的內地住址編配學位,確保就近入學,以免引起兩地家長反彈。 跨境學童揀選北區小學為主,致北區小一學額供不應求,教育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表明,將優化一四/一五學年以後的安排,以合法、合理情況下優先照顧北區學童。對於有意見要求「原區就讀」,優先派位給北區學童,當局表明建議增加學位規劃困難,不宜貿然改變。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與傳媒茶敍,表明當局在一四年後的措施「力度會更大」,將認真研究不同方案,包括為無本港住址的雙非及跨境學童,另設獨立校網,讓他們分流到其他地區,「例如沙田、大埔、元朗、屯門滿足本區需求後,仍有剩餘學額,可集中在新校網內,供跨境學童申請」。至於新校網涵蓋範圍及學校數目等,須考慮各區學額供求,再作仔細規劃。 吳克儉指,隨雙非零配額,跨境學童導致北區小一學位不足的情況,預計持續到一八年,短期內透過加班、加派等方式增加學位,今年估計獲派他區的學生雖達三百人,仍有信心滿足需求。 副局長楊潤雄補充稱,當局無意把協助北區學生原區就學的安排,變成第二次選校或派位,以免造成不公,不保證原區就學可獲派心儀學校,但強調堅持就近入學原則。至於是否採用先到先得等細節,當局仍在研究。 教育評議會主席鄒秉恩指,家長心儀學校的學額競爭一向激烈,剩餘學額往往被家長貼上「菜頭菜尾」、不受歡迎學校等負面標籤,建議當局在揀選學校加入新校網,須一併考慮,例如加入取錄較多跨境生的學校,以淡化標籤效應。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指,新校網予人「放逐」跨境生的負面觀念,認為未能解決問題之餘,更可能加深中港矛盾,須審慎考慮。 跨境學童入學關注組召集人、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認為當局宜雙管齊下,以跨境生的內地住址編配學位,如家住福田區獲派元朗的小學,否則不排除部分跨境家長為免受規範,在北區租屋或置業,以「假地址」申請派位,亦可能令本地家長質疑為跨境生製造特權,有欠公平。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陳容珍亦認為,跨境生的新校網須考慮就近入學,「跨境生都是人,總不能長途跋涉到其他地區,否則跨境家長亦會反彈」。 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及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昨約見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討論北區學額問題,向當局遞交逾四千個北區及大埔家長簽名,要求港人子女優先原區就讀。該黨建議政府考慮向深圳的港人子弟學校買位,為內地港生提供免費教育,以紓緩跨境生湧港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