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念沒有大媽的香港 (鮑偉聰)

香港人向來不排斥庶民娛樂活動,童年時跟長輩去上環大笪地,那裡除了有亷宜衣物賣外,還有攤販播放國粵語流行曲,人聲夾雜歌聲,喧鬧一片,我們不會感覺厭惡,反而會享受。為什麼?因為那些是地道(現在叫本土)的香港娛樂文化,無論是姚蘇蓉、青山,抑或是鄭少秋、尹光,他們代表的音樂並不是某種革命思想,即使偶爾有低俗歌詞,都是語帶相關,搏君一笑,幽默之餘,亦見鬼馬。

那麼有沒有中年婦女聞歌起舞呢?有,當然有,那在九龍廟街那邊,在油蔴地停車場外的那拐角小街,那兒有不同的歌藝社,每晚有粵曲和流行曲表演,有人會聞歌起舞,年輕一代可以重看港產片《新不了情》,就會明白其中情懷。至於高檔一些的油尖旺大大小小曲藝社,散落在不同商住大廈內,就更歷史悠久,另外,西式樂隊駐場的酒吧也有,適合喜歡歐西流行曲人士遣興,例如Bar City,今天猶在佐敦。

除此之外,婦女有沒有其他舞蹈活動呢?都有,各區的婦女會,每季都舉辦不同的太極扇舞、六通拳、健康舞班,收費便宜,早上或晚飯後鬆弛筋骨,彼此聯誼,香港地由來已久。

所以,那些為大媽開脫的左膠聽清楚,反對「大媽舞」不是反對基層婦女應該有娛樂自由,重點在乎形式和地點。香港婦女從來就不跳「廣場大媽舞」,亦不容許子女去跳,因為那是代表某種劣質政治文化思想,祟尚集體化,兼且肉酸核突,它漸漸侵入各區,逼人欣賞,還洋洋得意,港人如果依舊縱容,就比起溫州某小區的居民都不如,至少那六百戶合購了巨型音響砲反擊,驅逐了那群廣場上的頑劣大媽。

港聞資訊由熱新聞提供
原文連結: 憶念沒有大媽的香港

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