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女狀元棄讀法律入演藝

IB女狀元棄讀法律入演藝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最近一齣跳舞電影的上映,戲中對白「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傳遍全城。來自音樂世家的沙田學院應屆國際文憑(IB)滿分狀元胡曉楠,為了日後登上音樂家夢寐以求的紐約「卡內基演奏廳」表演,放棄升讀香港大學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法律系,選擇入讀演藝學院主修鋼琴演奏。師承本地著名鋼琴家黃懿倫的曉楠曾有「舞台恐懼症」,幸受阿根廷女音樂家的故事啟發而逐漸克服。 「其實我彈琴天分不是特別高。」在IB覆核成績後獲得四十五分,成為滿分狀元的沙田學院學生胡曉楠四歲學彈琴,十三、四歲考獲演奏級。媽媽胡太形容女兒兒時「坐不定」,希望彈琴提升其專注力,「女兒七歲時,因在一次校際比賽中偶遇本地著名鋼琴家兼駐演藝學院藝術家黃懿倫,面試後便收了為徒。」 曉楠坦言自己並非音樂神童,「別人一學便懂的技巧,我卻須反覆練習,平均每日練習兩、三小時。」師承黃懿倫,令曉楠有一定壓力,「老師對音樂很執着,試過一個Bar(小節),只是半秒的旋律,執了一堂。」但老師對音樂的堅持亦為她成為狀元鋪路,「老師咬着音樂不放,我讀書亦咬着文章不放,作不好不罷休。」 父母早年開辦音樂學校,父親更懂得色士風及結他等多種樂器,出身音樂世家的曉楠卻於十四、五歲到訪古典音樂家蕭邦在西班牙的故居時,才首次感受音樂的魔力,「邊聽蕭邦的作品,邊遊覽其故居,發現音符可準確地捕足當時他創作的畫面,原來音樂奇妙到可將歷史保留。」 然而,被媽媽形容自小上台便「生猛」,在校際比賽多次奪魁的曉楠,卻因十三、四歲時一次比賽失準而對舞台恐懼,自此上台猶如「踩鋼綫」。視阿根廷知名女鋼琴家Martha Argerich為偶像的她指,對方的奮鬥故事啟發她克服這種恐懼,「對方成名後試過恐懼舞台而十年沒上台,最終亦能克服,可見這是所有音樂家的必經之路。」最終她憑藉同一樂曲,在全國音樂比賽中奪得亞軍,逐漸克服這種恐懼。 學業成績同樣了得的曉楠,是今年的IB狀元,先後獲得港大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法律系,以及演藝學院取錄,最終決定入讀演藝主修鋼琴演奏,夢想能踏上音樂家夢寐以求的紐約「卡內基演奏廳」舞台,這份堅持更打動對她選擇走上音樂路有猶豫的媽媽,「音樂家與運動員一樣,是有時限的,要專注發展音樂便應趁青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