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填海選址三地點發展岩洞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公布,維港以外填海及發展岩洞計劃,政府初步選定5個維港以外填海的選址,包括屯門龍鼓灘、北大嶼山的小蠔灣、欣澳、馬料水及青衣西南面,總面積達600公頃,最快2019年可以提供土地。發展局會諮詢公眾3個月。發展局又建議,搬遷3個公共設施入岩洞,以騰出土地作房屋等用途。
陳茂波表示,維港以外填海的選址,已剔除高生態價值地點,其中3個選址接近大型基建,當局已做了環評,至於龍鼓灘填海發展,可加強香港西面發展。發展局又建議,在香港的中部水域,興建人工島,面積1400至2400公頃。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韋志成表示,5個填海選址中,有3個在本港西部,主要是想充分發展新界西部大型基建投資,可增加新界西的就業機會;其中小蠔灣較適合作物流園,欣澳有潛力發展成商業樞紐,但不太適合作住宅用途;當局會在這3個選址,進行環境生態影響評估,了解對中華白海豚生態及空氣質素的影響。
至於青衣西南選址,有潛力發展成區域性物流樞紐,用途容後決定。而馬料水選址的交通網絡完善,連同附近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後釋出的土地,合共可提供最多88公頃土地。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李美華估計,現時本港水域只餘下約一百條中華白海豚,本港西部水域基建越來越多,應盡量避免填海,進一步破壞海豚生態。她質疑,政府遇到居民反對就放棄於生態價值較低的地方填海,犧牲海洋生態。
多個環保團體認為,政府應透過人口政策,評估未來10至20年的土地儲備需要,部分選址,當局未有充分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旦被破壞,難以補回,填海應是增加土地的最後方案。
同時,發展局又建議搬遷3個公共設施入岩洞,以騰出土地作房屋等用途。
政府提出,發展岩洞先導計劃,包括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西貢污水處理廠及深井污水處理廠,合共6.3公頃,用作發展住宅及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