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填海」評估環境影響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為減少爭議,當局在展開第二階段諮詢時,已刻意剔除較為敏感的選點,但位於西面水域的三個選址,卻一直被認為是中華白海豚的活動範圍。 當局初步評估後,認為中華白海豚甚少在選址的近岸水域出沒,但亦打算透過「模擬填海」和儀器,深入搜集近岸水域的生態資料,又計畫首次在填海的同時打造「生態海岸 」,重構近岸海洋生態環境。 消息人士承認,由於船隻靠岸工作較難,過去較少近岸生態環境的數據,但為了回應環保團體的關注,第二階段諮詢展開時,會聯同專家展開研究,利用聲納及經緯儀器進一步收集近岸水域的數據,並透過進行「模擬填海」,在海中加設一些阻礙物,以評估填海對沿岸環境的影響。 他又表示,環團過去一直關注,位於西面水域的三個填個選址,加上港珠澳大橋及機場第三條跑道均涉及填海,彼此會產生相互影響,故稍後計畫展開累計性的影響評估。倘若發現在個別位置進行填海對生態是較為敏感,不排除考慮收窄個別地點的填海範圍或略為遷移填海位置。 打造「生態海岸 」 為減少填海後對沿岸的影響,當局又計畫首次在選海地點打造「生態海岸 」。消息人士指,本港以往在填海後,一般只是在岸邊建回較斜的人工海堤,但近年不少填出人工島的城市,也會在海岸建造一些泥灘,打造類似紅樹林的自然環境,或是在岸邊放置一些人工漁礁,「只要能夠製造一些咸淡水環境,並減少騷擾,自然可創造有利魚類棲息的環境」。他又指出,現時小蠔灣和欣澳的海岸 是人工改造,設計得較直,若然可以填海,可趁機將海岸 變回彎曲,有助改善生態環境。 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