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污水處理廠倡遷岩洞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港府昨日正式就五個可作近岸填海的選址,展開第二階段公眾諮詢,並同時提出三個岩洞地點,用作重置配水庫及污水處理廠的設施;其中位於西貢的污水處理廠在遷至岩洞後,更考慮再額外填海四點二公頃,合共提供六點二公頃的住宅用地;由於填海方案同時包括建造防波堤,可以擴大現有的遊艇碇泊區,滿足地區人士的需要。 發展局昨日展開《維港以外填海以及發展岩洞》第二階段公眾諮詢,繼研究將沙田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後,再推行發展岩洞先導計畫,建議搬遷三個公共設施入岩洞,以騰出最少六點三公頃的土地,用作住宅或社區設施之用。當局表示,搬遷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後,可騰出三公頃用地,而搬遷深井污水處理廠,除可提供住宅用地,亦可延長現有的海濱長廊。 至於搬遷西貢污水處理廠,除了可騰出二點二公頃的海濱用地,當局更提出另一個綜合發展方案,建議額外填海四公頃,製造一幅合共六點二公頃的土地,同時重置受影響的水警東分區總部及直升機坪。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韋志成表示,西貢地區一直有訴求,希望可以有更多空間停泊遊艇船隻,因此進行小規模填海,將岸邊現有的防波堤略為拉開,可停泊更多船隻。 此外,當局昨日公布近岸填海第二階段的諮詢文件,首次顯示五個近岸填海選址的初步填海範圍,其中龍鼓灘、欣澳、馬料水和青衣選址,均是利用原有海岸的凹陷位置進行填海,而預計提供八十至一百二十公頃土地的青衣選址,填海位置更是分為兩部分,分別位處青衣的西面及南面。 當局預計,完成三個月公眾諮詢後,今年底可向立法會申請撥款,詳細研究其中一兩個選址,新填海地點最快三年後動工,二○一九年開始供應市場。其中三個填海地點,日後均非首選用作發展住宅,欣澳選址由於位處機場噪音管制區內,不宜發展住宅,但填海提供的六十至一百公頃土地,有潛力發展為區域娛樂及商業樞紐;而填海造地範圍最大合共達到二百七十公頃的小蠔灣和青衣西南,則分別可展為物流園和區域性物流樞紐。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舉例說:「欣澳發展其他用途後,可騰空市區土地建屋。」 他又說,政府會同時就中部海域興建一千四百至二千四百公頃人工島展開研究,希望長遠能用作新發展區興建住宅,並同樣可以作為「調遷土地」,用作重置一些工業或厭惡性設施,以騰出珍貴的市區土地。 針對最新提出的三個填海選址,均是位處生態敏感的西部水域,當局打算進行累計性影響評估和「模擬填海」,以評估對中華白海豚在近岸活動的影響,填海後亦計畫打造「生態海岸」,但環保團體卻普遍未有「收貨」,海豚專家洪家耀更認為在西部水域填海,是向中華白海豚「開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