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耀信上周辭任終院非常任法官 撰文指香港法治岌岌可危 正步入極權|Yahoo

岑耀信勳爵(Photo by Jonathan Brady/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岑耀信勳爵(Photo by Jonathan Brady/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Yahoo 新聞報道】上周宣布辭職的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來自英國的岑耀信勳爵(Jonathan Sumption),周一晚上(10 日)以「香港法治面臨嚴重危險」(The rule of law in Hong Kong is in grave danger)為題,在《金融時報》發表評論。75 歲的岑耀信指,香港曾經充滿活力,而且政治上多元化,但正在慢慢步入成為極權社會;只要是政府強烈關注的領域,其法治都會受到嚴重損害。岑耀信並且說,即使現時仍有不少本地法官仍然受人尊敬,但他們只能在中國創造的「不可能政治環境」當中運作,又形容他們要在現時的環境逆流而上,需要非凡的勇氣(unusual courage)。

特區政府在周二(11 日)凌晨發稿回應,指「極不同意」岑耀信發表的個人意見,強調特區法院在審理國家安全案件或任何性質的案件時,絕對沒有受到中央或特區政府的任何政治壓力,「香港法治亦無任何倒退」,不論任何人士無論出於甚麼理由或動機而提出相反結論,「都是完全錯誤和毫無根據,我們必須正義凜然地予以反駁。」

稱「47 人案」裁決為司法部門「萎靡不振徵兆」

岑耀信的評論首先談及到上月底裁決的「47 人案」,當中有 14 名不認罪被告,被判「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成。岑耀信提到,普選是《基本法》訂明的「最終目標」,同時重提判決指案中被告提出和支持的計劃,被視作「非法手段」。岑耀信說,判決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腳(legally indefensible),同時不一定代表著「法治已死」,因為上訴庭可能會糾正裁決;但他認為「真正的問題是,這次裁決是香港司法部門日益萎靡不振的徵兆。」

岑耀信指,現時香港法官面對着受美國制裁的威脅,形容制裁的想法是粗暴、適得其反且不公正,因為大多數法官都是受人尊敬,具備普通法的自由本能(liberal instincts),但他們現時需要在中國創造的「不可能政治環境」當中運作,並指出箇中 3 個問題。

形容《國安法》嚴重限制法官操作

第一個問題是,《港區國安法》以及殖民地時期建立的煽動叛亂相關條文,嚴重限制了法官可以作出甚麼決定的自由。第二個問題是,如果中國方面不喜歡香港法院的判決,可以透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去推翻,他並指北京拒批黎智英聘用 Tim Owen 作為辯護律師已為一例,表明釋法能夠作為北京對付對手的手段。第三個問題,是當局出現偏執(paranoia)的情況。岑耀信指,2019 年的暴力騷亂令人震驚,但香港的普通法完全足以應對;《港區國安法》的出現鎮壓了和平的異見聲音,親民主派的新聞媒體因為警方執法而關閉,主要編輯和管理層遭檢控並正在受審;政黨解散、黨內人士亦被捕。

岑耀信表示,順從的新聞媒體、態度強硬的議員和政府官員、而且官媒的鼓譟已經營造出壓抑的氣氛;只要法庭罕見地作出保釋或無罪釋放的決定,已經表現出一片憤怒,「不斷有聲音要求司法要『愛國』,本地的法官如要逆流而上需要非凡勇氣。與海外法官不同,他們無處可去。」

留任有助維持法治想法「不再現實」

岑耀信又說,雖然法律容許法官作為自由的捍衛者,但在日益昏暗的政治氣氛恐嚇和說服下,很多法官都已經忘記了上述角色;他形容,《基本法》和《港區國安法》保障言論和集會自由只是口頭說辭:輕微的異議會被視為「革命」,出版被視為「不忠」的童書、為六四死難者組織默哀行動的人都會被判罰。最後他表示,他當初繼續擔任,是相信他和其他海外法官的存在有助於維持法治,「我擔心這變得不再現實。其他人不那麼悲觀,我希望他們被證明是正確的。

上周,岑耀信及郝廉思兩名非常任法官宣布辭職。83 歲的郝廉思當時已表明,辭職是因為涉及香港政治狀況,但表示繼續對香港終院及法官獨立性有最充分信心。

岑耀信在上周宣布辭任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圖:司法機構)
岑耀信在上周宣布辭任終審法院海外非常任法官。(圖:司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