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凡響》的啟示

《非同凡響》的啟示
《非同凡響》的啟示

早陣子去看金像導演歐文傑的新作《非同凡響》,電影由幾個故事串連而成,一個在特殊學校任教卻終日想轉職到主流學校的音樂老師;一個在名校唸書卻成績平庸的中產女生;一個讀書不成對家中智障弟弟不聞不問的叛逆少年,三個人因為一齣音樂劇結緣,發展出不同的故事。

這是一齣生活味道很濃的電影,情節寫實,加上演員們出色的表現,觀眾不難在當中找到自己或旁人的影子。這是社福界與電影界難得的合作,目的是希望觀眾對SEN(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及家長,少一份抗拒,多一份認識與包容。

不過,在戲中最能打動我的,倒非SEN的同學,而是由余香凝及葉童主演的母女關係。典型的中產家庭,父母都要工作,兒子已到外國升學,當然也冀盼將要考DSE的女兒有一番作為,可惜少女只醉心廚藝,她用爺爺做的咖喱汁勾畫爺爺的容貌,卻被老師評為一文不值。家長日的早上,媽媽怒氣沖沖從校門走出來向女兒發炮,責怪她沒做好本份。那團火,做父母的,肯定不陌生。

其中一幕,媽媽特意買來一個新書包送女兒,希望哄哄她,也讓她明白她的苦心。媽媽坐在女兒身邊,語重心長的對女兒剖白,大意是——媽媽不是要你做甚麼大人物,媽媽只是想你將來有選擇,不用為了生活,而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女兒沒哼半句,似懂非懂,就是一臉無奈。

這些對白,似曾相識,我也跟女兒說過,而且,說時肯定是理直氣壯的,沒想到,今趟從第三者口中聽到,代入了女兒的角色,感覺原來比粗口更難聽。

她明明已找到自己的興趣了,我們為什麼硬要她辛辛苦苦去「買個保險」?

是我們對孩子沒信心?對世界沒信心?還是對自己沒信心?

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好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