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眼鏡舖】回流配鏡師開小店 免費鏡框贈基層

林燕德(Christine)跟蔡綺雯(Vicky)曾在大公司工作,厭倦了跑數趕deadline的日子,大半年前辭工,在長大的社區,開了間小小的眼鏡舖。客人都是公公婆婆老街坊,但兩人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好多人一推門就問:『我用醫療券㗎!我仲要留返啲錢看甚麼甚麼醫生,你別扣我太多錢啊!』」Christine嘆道:「他們不是很關注自己眼睛有甚麼問題,而是關注你收不收醫療券,別花光我的錢。」最近長者以醫療券購買貴價眼鏡,引起社會關注,人們對眼鏡舖收醫療券的傳聞與誤解,令她們覺得自己開店似做賊,誓要洗脫污名。

洪佳鵬讀小五,看黑板總是眯起雙眼,學校安排他坐在最後一行,其實都唔係好看到黑板。開學前,做兼職清潔工人的媽媽帶他來驗眼,發現是高遠視高散光,配了眼鏡,上堂坐回第二行。配眼鏡那天,Vicky雖給他揀了較高級、特製的鏡片,卻收他基本鏡價錢。小朋友愛打球,眼鏡用半年就污糟又歪斜,得閒就拿來店裏來微調一下。拍檔Christine說:「你咁樣做生意我哋唔掂檔。」但見到小朋友有副新眼鏡笑笑口,今日又用免費鏡框免費幫他配多副後備鏡。「北角炮台山這區像中產地段,但其實都有好多舊唐樓,也有不少住劏房的低下階層,或獨居長者。開小店,工時雖較困身,但沒跑數壓力,幾百蚊也就沒所謂了。」

用醫療券只為眼鏡 「長者驗眼不只驗度數」
2012年,當視光服務納入醫療券範圍時,原意是給長者們「驗眼看醫生」用的,配眼鏡,就好似看完醫生攞的藥般。只是大部份人眼中只見眼鏡,驗眼的過程,倒變成「贈品」。去年,視光師申報近7.6億元醫療券費用,引起限制兩年使用2,000元視光服務上限,以及另設眼鏡券的討論。

Vicky在加拿大修讀配鏡學,研究光影的折射,回港後在私家醫院眼科部和大型眼鏡連鎖店任職,「加拿大的眼鏡舖,會有眼科醫生(Ophthalmologist),視光師(Optometrist)及配鏡師(Optician)三個職位。人們好似年年驗身般年年走去驗眼,如有問題都能及早發覺。」香港似乎不太流行這套,到眼矇、眼痛時才看醫生,就有點遲了。「我們幫老人家驗眼不只驗度數,還會幫他放大瞳孔、驗眼底等,是個綜合眼科視光檢查。希望及早發現眼睛病變。」用醫療券做眼科檢查收費約$280-$480,但不是每間店舖都有這些器材做檢查。

鏡框廠老闆贈鏡框 最平$300配到眼鏡
Vicky愛聊天,講起眼鏡更滔滔不絕。無客的日子,日日喺門口同路過的街坊長者聊天吹水,講吓眼矇又聊吓腳痛,見人家的眼鏡歪了、眼鏡常滑下來,就主動幫人洗眼鏡調鏡框,「啲人好多時話眼鏡戴得唔舒服、頭暈、眼矇,其實可能係鏡框或焦距歪了,或者根本個鏡形不適合。我最鍾意調校吓,佢戴完話『舒服晒喎!』,好似解咗個謎題咁。」街坊一傳十十傳百,個個走來免費調整鏡框。一日一個鏡框廠老闆跑來,放下兩大盒鏡框,讓她們免費供給基層人士使用,還說不夠再補。鏡框是有點次貨的,只屬框上有極微細的刮痕,不細心也看不出來,她們只收基本鏡片費,最便宜的大概三百多元一對。但我點認證自己係基層?二人咦咦哦哦:「其實你話係我就信㗎喇,我諗冇人專登貪呢少少的便宜吧。」

CI Optical Ltd. 北角城市花園道城市花園2座14號地舖

記者:陳慧敏
攝影:伍慶泉

鏡框廠送來一批免費鏡框,小店老闆Vicky(左一)和Christine(左二)即找洪佳鵬(右一),再為他配一副後備眼鏡。
鏡框廠送來一批免費鏡框,小店老闆Vicky(左一)和Christine(左二)即找洪佳鵬(右一),再為他配一副後備眼鏡。
洪佳鵬早前在大陸驗眼,說他是弱視,來店再驗,才發現是高遠視高散光,要訂製鏡片,價錢比一般鏡片貴一截。
洪佳鵬早前在大陸驗眼,說他是弱視,來店再驗,才發現是高遠視高散光,要訂製鏡片,價錢比一般鏡片貴一截。
小店的視光師Leo說,有人會帶同長者來,想用醫療券給自己配太陽眼鏡,這樣當然不可行。
小店的視光師Leo說,有人會帶同長者來,想用醫療券給自己配太陽眼鏡,這樣當然不可行。
Raymond是附近的街坊,利用私人時間做社區義工,現在三人常討論如何可更有效地送出鏡框。
Raymond是附近的街坊,利用私人時間做社區義工,現在三人常討論如何可更有效地送出鏡框。
部份免費鏡框會貼上貼紙,標示有瑕疵。
部份免費鏡框會貼上貼紙,標示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