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一錯再錯 迎難而上知難而退

請支持《眾新聞》,成為訂戶

過去幾個星期,港府高官對三隧分流方案一直採取強硬立場,立法會議員只能選擇接受或拉倒,官員明確表示,假如方案被否決,不會有新方案,方案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過去幾天,運房局局長陳帆開始唱淡三隧分流議案通過的機會,但仍強調不會放棄一絲希望。面對議會跨黨派聯手反對,陳帆周四下午見記者,宣佈撤回議案。

陳帆解釋,有關動議得不到議會足夠支持,因此明天(周五)不會提出,政府未來一、兩個月,會繼續積極游說。建制派民建聯和工聯會上周已表態,不會支持政府議案,加上民主派亦反對,政府沒有條件硬闖,不提議案,仍可保留一線空間,讓各方停下來想一想,是否想有「刁」,假如仍有意願,政府或有空間再研究方案,在議會掌握足夠支持後,才正式提出。

紅隧長期塞車是「老大難」的交通運輸問題。何君健攝
紅隧長期塞車是「老大難」的交通運輸問題。何君健攝

過海隧道長期塞車是「老大難」的交通運輸問題,長遠的解決方法包括降低車輛數目、興建第4條過海隧道等,可行性已是一大問題,短期無助紓緩塞車問題;透過調整收費,將車輛分流,更有效和充份利用隧道容量,是合理政策方向,無論是建制派或民主派,都不會原則上反對,但如何制訂方案,獲得議會和社會支持是關鍵。政府「迎難」提出方案,無法硬闖,決定撤退,總算是在一錯再錯後,最後撤回的一步,終於是走對了。

政府的分流方案有兩個主要理據,第一,是專家的建議;官員強調分流方案,即紅隧東隧私家車收費,將由20元和25 元,大幅增至40 元,西隧則由70 元減至50元,是經過專家顧問分析大量數據,根據交通數值模型演算,測試超過40 個不同隧道收費組合,才得出所謂「最佳化」方案。根據推算,方案實施後,2021 年紅隧全日車流量會較2017年減少約26%,東隧會減少0.2%,西隧則增加46%,倘若三隧收費調整稍有改變,結局都會截然不同。政府表示,方案可以紓緩紅隧東隧擠塞,每年可以節省約8億元社會成本,如果不實施方案,雖然三隧擠塞情况不會嚴重惡化,可是也不會改善,市民只能無了期忍受塞車。

政府擬以補貼西隧減價的方式,吸引更多人使用西隧,以達至分流效果。何君健攝
政府擬以補貼西隧減價的方式,吸引更多人使用西隧,以達至分流效果。何君健攝

殖民地年代,政府往往拋出專家顧問報告,一大堆市民似懂不懂的數字,要他們相信政府和專家,為他們作出最好的選擇;今時今日的香港,人人是專家,各有自己看法,對三隧收費的看法,既有客觀分析,亦有主觀感覺和利益,政黨和議會代表各自選民,各自盤算,政府要爭取他們支持,從而獲得社會支持,已不能用以前的一套,單靠「專家牌」,在研究方案過程中,沒有向政黨清楚「摸底」,方案推出時,沒有主要政黨表態支持,令遊說工作舉步為艱,最終失敗。

政府解釋方案不能改動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已與財團有協議,陳帆更主動透露,協議是特首林鄭月娥親自赴京與西隧公司敲定的,甚至說林鄭向內地財團曉以大義;陳帆和林鄭忘記了,他們的老闆是港人,並非財團,官員打「財團牌」,不但全無效用,甚至有反效果,令人覺得,政府是因為與內地財團有協議,不想令對 方尷尬,又怕節外生枝,唯有要港人「硬食」;財團追求利潤,政府與財團秘密達成協議後才公開,又說內容不能改動,假如以為市民和政黨會乖乖地接受,是太天真、太傻。


觀看原文: 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