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隆重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

中國隆重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

12月26日,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誕辰120週年紀念日。儘管他已經離世37年,但中國人民並沒有忘記這位曾深刻影響中國歷史的偉大人物。從官方到民間,從北京到韶山,中國各地以不同方式向他表示緬懷。

26日上午9時,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中共高層來到毛主席紀念堂北大廳,向毛澤東坐像三鞠躬,並瞻仰了毛澤東遺容。

隨後,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座談會,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出席座談會,座談會由劉雲山主持。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是從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時勢中產生的偉大人物,都是從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抵禦外敵入侵、反抗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艱苦卓絕鬥爭中產生的偉大人物,都是走在中華民族和世界進步潮流前列的偉大人物。

習近平強調,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黨和人民在歷史新時期把握現實、創造未來的出發陣地,沒有它提供的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沒有它積累的思想成果、物質成果、制度成果,改革開放也難以順利推進。

毛澤東誕辰紀念日前夕,他曾經生活、奮鬥過的湖南韶山、江西井岡山、陜西延安和河北西柏坡等地組織了座談會、獻花、文藝展演等紀念活動。《人民日報》等主要報刊,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開闢專欄刊播紀念文章。一批圖書和影視作品也先後面世。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說,中國各地舉行毛澤東誕辰紀念活動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中國共產黨的傳統,是為了在新的歷史節點上,總結經驗,更好地推行改革開放、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具有歷史性的貢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同樣有很大的貢獻,這一點可能許多人並不了解。”李君如說,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條路不是憑空而生的,是從毛澤東時代傳承而來,是毛澤東長期探索實踐、從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

26日清晨7時,通往毛澤東出生地湖南韶山的公路沿途,挂著廣東、河南、遼寧、湖北等地牌照的車輛緩緩排起了長隊。

韶山村部大樓的前坪上一早就擺滿了桌子,韶山村村民和來自外地的訪客吃上了一碗散發著清香的“福壽面”,以當地這種特殊的風俗“為毛主席過生日”。

當天上午,數萬民眾聚集到毛澤東銅像廣場前,在飄揚的紅旗下向毛澤東銅像敬獻花籃,人群中不時有人領唱《東方紅》《瀏陽河》等歌曲。

“我來這裡緬懷毛主席,並不是個人崇拜。”湘潭縣的“90後”任彬25日晚就和大學同學一起到了韶山,這已經是他第八次來到韶山,他說,“單從個人能力而言,毛主席放在今天也是個‘全能型’人才,值得我們學習。”

毛澤東思想概論是中國大學生的必修課,學生們同時也很喜愛有關毛澤東的人物傳記和影視作品。這些作品描寫毛澤東從湖南湘潭一個農民的兒子,成長為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這樣的傳奇經歷吸引了不少青年。

落成36年來,毛主席紀念堂已累計接待中國各族民眾和國際友人超過2億人次。每當開放日,一支綿長有序的隊伍都會在天安門廣場南端的紀念堂門前緩緩展開。廣場的那一頭,天安門城樓上的巨幅毛澤東畫像,默默地注視著這歷久不變的場景。

一位工作人員說,平時紀念堂每小時參觀人數約8000人,每年誕辰,前來參觀的團隊和貴賓都會多很多。

瞻仰廳中,人們依次從水晶棺一側靜靜走過,一些人停下腳步,向遺體深深鞠躬。解放軍軍官蘇林波是和母親一起來紀念堂參觀的。他說,每年的12月26日都會來瞻仰毛主席遺容,至今已經堅持十幾年了。

一名在毛主席紀念堂從事多年“拍照立取”的工作人員說,以前團隊和城裏人比較多,但這兩年來參觀的外地農民明顯多了起來。日漸富裕的生活和更加便捷的交通,讓這些偏居窮鄉僻壤裏的人們也有機會實現“到北京看一看毛主席”的夢想。

不僅是農民,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大城市,不少人懷念毛澤東;大學中,敬仰毛主席的年輕人也不少;甚至企業主和富豪中也不乏毛澤東的敬仰者。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原主任嚴書翰說:“當下的中國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對毛澤東的評價都很高,一方面是因為其個人魅力,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毛澤東提出了黨的性質和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深得人心。”

網友“客觀公正站對不站隊”在新浪微博上寫道:“紀念毛澤東,不是紀念他一個人,而是紀念他那一輩人為人民幸福無私奉獻永不磨滅的精神。”網友“太陽底下的世界”也認為,紀念毛澤東,核心是永遠銘記“為人民服務”。

毛澤東離世已經37年,不過他並沒有離開中國。與長城一樣,毛澤東已成為中國的標誌符號。他的形象登上時尚雜誌封面,被普通人供奉在家中和私家車上,印刷在T恤衫和綠挎包上,當然也越來越多地隨著人民幣深入到全球貿易的毛細血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