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照腸胃鏡 醫保只賠到78%

【晴報專訊】近年照腸鏡、胃鏡需求趨增,惟保險業聯會發現,前年整體私院償付率有下降,即病人住院後可索賠金額比例趨減。照腸鏡、胃鏡個案大多均住院,償付率僅78%,其餘需病人自付。聯會提醒可選償付率較高的日間診所進行,及按需要調整保單保障範圍。 香港保險業聯會公布最新醫保調查,檢視18間保險公司2013年醫療保險數據,發現近年照腸鏡及胃鏡個案趨增,2013年照腸鏡、胃鏡索償個案佔整體2%,較對上一年僅1.6%,急增兩成六;當中尤以腸鏡個案升幅最多,一年間增32%。 入住私院 償付率全綫跌 聯會數據顯示,照腸鏡、胃鏡個案增加,大部分更屬住院個案,腸鏡、胃鏡佔整體住院手術個案達四成,但償付率僅78%,即留院照腸鏡或胃鏡收費100元中,病人只能索償78元,餘下需自掏腰包。相反如在門診照腸胃鏡,償付率可達九成。調查亦顯示,2013年整體個人或團體醫保中,私家醫院住院償付率亦按年全綫下跌,跌幅一至兩個百分點;以二等房為例,病人償付率由79%跌至77%,即支付100元醫院總收費中,病人僅可索賠77元。 聯會醫療保險協會主席曾肇棠解釋,各級住院償付率首見劃一下降,相信因醫療通脹增、病人保障不變,令保障未能追上使用率、費用增幅,因而令償付率下降,病人需自掏腰包的費用上升。 醫療通脹 保障追不上 他指一般個人住院保險已包日間手術如照腸胃鏡等,惟病人照腸胃鏡時選擇住院,或增加其他檢查項目,令醫院雜費等收費升,致可償付比率低。 聯會預計來年醫療通脹將達8%至10%,保險公司因應醫療通脹、產品調整及巿場因素,考慮是否需調整保費;又提醒因住院償付率下跌,消費者應按個人需要,調整其保單的保障範圍。 病人購兩保單 醫生索價倍增 除私院償付率下跌,亦有醫生疑因病人購兩份醫保,收費「索到盡」。周小姐受扁桃腺發炎困擾,向中環一名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求診。醫生為她做耳鼻喉內窺鏡檢查後,她將兩份醫保索償表交給醫生填寫,豈料收到帳單為8,000元!周向保險公司索償,其保險代理指有客人在佐敦做同樣檢查,連診金約3,000多元,即使在港島區做,僅約4,000多元。周懷疑醫生因她有兩份保單,「索價索到盡」。其保險代理後經友人介紹看同一個醫生,做同類檢查,因只遞交一份醫保索償表,僅收費3,500元。最終周的兩份醫保共賠7,000多元,她需自付數百元。 香港醫學會會長史泰祖指醫保賠償額較高,予人「買咗就唔好浪費」感覺。據各地經驗,如病人要求入院做全身檢查,「有些醫療程序做多咗都有」,因有保單可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