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腦退化長者獲處方14個月藥物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指不能接受

【Now新聞台】有醫生披露,東區醫院向一名有腦退化的長者,處方一年零兩個月精神科等多種藥物,批評可能會帶來嚴重風險。東區醫院承認相關安排不理想,會跟進和檢討。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亦認為,個案不能接受。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在社交媒體發文,指該名83歲患腦退化的男病人,今年4月因發燒入院,出院時獲處方425日包括精神科的藥物。

佘達明指,向腦退化病人處方過量藥物,可能會帶來嚴重風險。

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開了這麽久,可能有些藥物過了期,或者儲存不好會丟了,不見了;第二,(病人)有機會食多了藥也不出奇,有時候他以為那是飯,當藥丸是飯食就大件事。最常見(副作用)是跌倒,或者會骨折、撞到頭、腦出血;最嚴重的,會食過量藥後呼吸不了,甚至死亡。」

東區醫院指,該名病人一直由私家醫生跟進病情,病人曾表示希望轉回公立醫院跟進,考慮到病人可能更改覆診安排,醫生決定處方較長時間的藥物,確保病人到專科門診診症前夠藥;醫院檢視後,認為安排不理想,會跟進和檢討。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表示,他在早上才知道此事,醫管局會整體檢討慢性長期病患者的配藥安排。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這些長期慢性病的開藥,我們一向是把酌情權交給醫生,但今次這個例子,我自己個人覺得就是不可以接受的。怎可以開400多天精神病藥物?現在檢討不一定要問責,而是多給醫生指引,讓他們懂得如何做。」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事件源於涉事醫生經驗不足。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事件)可能反映了,當前綫醫生年資較短,是否有些地方他未必懂得如何恰當處理,或者有需要時,他們未必找到一些資深的高級醫生提供意見。」

他建議醫管局加強對年資淺的醫生的培訓,並改善公立和私家醫生以及藥劑師之間的溝通。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