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旅客及消費券計劃 推動電子支付普及化

【Now新聞台】全面通關後,訪港旅客恢復至疫情前五成六的水平,當中八成是內地旅客。有電子錢包平台指,內地旅客及政府推出消費券帶動電子支付普及化。

生滾粥麵、炸兩這些地道美食,除了市民,都吸引不少內地旅客來光顧。

這家粥店三年前疫情期間設置電子支付工具,避免接觸受到感染,便利的支付方式亦帶動生意,現在電子支付佔兩至三成,主要是內地旅客使用。

粥店老闆李先生:「如果說沒有(電子支付),他們可能不在這裡消費,變相幫舖頭很多生意。內地電子支付很普遍,賣菜的阿嬸、阿叔都是電子支付,但香港就差點,未有宣傳得到家。」

政府推出消費券計劃亦帶動電子支付的風氣。統計處數字顯示,市民過去12個月使用流動支付的比例達到六成。有電子錢包平台指,現時活躍用戶達300萬,除了購物,市民亦會用作水電煤繳費,甚至捐款。

螞蟻國際業務大中華區總經理李詠詩:「電子化這件事我覺得對香港人不陌生,只不過由電子支付進階去到流動支付,用一個錢包,這是一個大躍進。我們看到這幾輪消費券,我們看到派完之後繼續去用,其實基本上可維持到那一個使用率沒怎麼下跌,所以我覺得看到這幾年不斷洗禮下,人們的習慣改變。」

電子錢包平台有分香港版及內地版,未來會否有機會整合不需要切換?公司表示,兩地的結算、應用場景及文化都有不同,消費者可以因應需要作選擇。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