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丨利是錢與財務界線——農曆新年,好運齊齊來,利是父母袋?

育兒丨利是錢與財務界線——農曆新年,好運齊齊來,利是父母袋?
育兒丨利是錢與財務界線——農曆新年,好運齊齊來,利是父母袋?

農曆新年是傳統華人社會中最為重要的節日,相信每個家庭早已如火如荼地進行預備功夫。銀行早前亦已開放預約換鈔,人流較去年增加兩成;有銀行更新推自動櫃員機提款換新鈔服務1,以應付人流。今年是睽違3年多疫情後,再次經歷的大日子,相信會有更多人到親友家中拜年聚首,對於孩子而言,這更是收獲「意外之財」的好機會。

猶記得童年時,母親都會邊說「幫你儲住先」,邊讓我將利是錢雙手奉上,長大後卻得知錢早已花在家庭開支上。雖然並非每個家庭如是,但身邊也不乏相同的例子。看來父母在給予後輩利是時,都在暗暗盤算如何「收支平衡」呢!亦曾聽說有父母直接代收孩子的利是以補貼日常支出;當然也有父母真的把子女的利是錢全都儲起,教育孩子理財後,再給予自行管理的空間。不知道各位家長的處理方式,是深思熟慮,還是約定俗成,未及思考做法背後的含意?

利是錢反映家庭財務界線 坦誠溝通有助親子理財教育

以理財社工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新年正是教導孩子理財教育的大好機會。每個家庭對於處理子女利是錢的做法各異,但沒有一定的對錯,反而這些做法背後體現了人們對於「財務界線」的解讀和掌握。「財務界線」是指人們有權就自己金錢作出決策,確保個人財產上的安排合乎期望。界線存在於不同的關係及情況中,其處理方法亦反映了個人的金錢觀及價值觀,因應情況和時間而存在一定的彈性。

有趣的是,界線亦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一個家庭中,年幼子女與父母的財務界線通常相對模糊,畢竟子女尚未有能力賺錢,每每由父母代為處理日常開支。對於利是錢,筆者相信一些父母笑說「上繳」利是錢,背後其實是擔心孩子年紀尚小,不理解金錢的重要性,未有能力管理這筆額外財富,但孩子或許未必理解這份擔憂。

現今世代資訊量劇增,孩子對金錢的想法,可能比家長想像的多。我們過去只能靠父母循循善誘地學習,反觀現在,即使父母未有提及,孩子可能早已接觸到各類理財訊息,對個人界線及金錢處理亦早有自己的看法。筆者回想幼年時的自己,除了在意金錢去向,或許也對父母的言行不一感到失望。如果能藉著新年就利是錢這個欄目進行家庭溝通,這將會是一個釐清彼此界線及理財教育的好機會,對孩子和父母都有利處。

妥善處理利是錢 取得雙贏局面

正如上文所述,利是錢的處理方法各適其適,並無對錯。當中可以考慮提供空間及機會,讓孩子了解家庭開支及責任:例如,孩子對於父母新年開支有多少了解?網上其實也有不少免費資源提供各類型實用資訊,小至農曆新年家庭開支的範例也能一目了然2;同時,家長如需要將孩子的利是錢納入日常開支,可多向孩子分享家庭開支的細節,例如生活開支涉及哪些方面等,讓孩子在家庭收支運用及規劃上有所參與。

如情況許可,我們建議可留一些空間,交由孩子自行管理利是錢,坦誠溝通處理方法,例如將利是錢分成幾份,用作處理家庭開支、孩子自行儲蓄及消費的項目等等。父母若能好好把握機會,便能讓孩子得到實際金錢分配和預算的經驗。如果能把長輩的祝福化成實際的生活享受,同時分擔家庭財政需要,或為未來作儲蓄,相信父母也就更能放心地與孩子一同討論金錢的分配和應用了!

1. 滙豐:換新鈔數量升5%至10% 研ATM細額提鈔擴至更多地區
2.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開支預算表–農曆新年家庭開支預算表

文章由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提供
文章由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劉倩燕提供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