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將於2027年或以前啟動收地 發展局稱不擔心有現金流問題

【Now新聞台】政府發表《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明年底前會就所有新發展項目制定土地用途方案,2027年或之前會啟動收地。發展局表示,不擔心有現金流問題,亦不會因為擔心流標就不推出土地。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提到,明年底或之前會為區內3萬公頃的土地的所有新項目,建議土地用途及發展方案。

北都將會分為4大區域,其中天水圍、元朗、洪水橋一帶會發展成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加強與深圳前海及南山區合作,爭取第四季在元朗產業園一帶就多層產業用地招標。

另外,新田及河套區會發展創新科技地帶。新田科技城佔地600公頃,一半會是創科用地,明年下半年開始平整土地,陸續會進行招商。粉嶺、上水、古洞北及羅湖等一帶會成為口岸商貿及產業區。

當局會在2027年或之前,啟動收地程序。2032年或之前,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及落成單位各四成。

而未來五年,當局要收回700公頃土地,大部分位於北都,他們指不擔心有現金流問題,又相信投地的人考慮發展,有信心就會出價。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出價都必定是要以當今的市場情況去作一個基本,所以時常財政司司長說,『隨行就市』就是這樣的意思,所以我們不會擔心流標,就要不推出一些用地,因為始終我們經常說,推地是為了達到一些政策目的。」

至於沙頭角及紅花嶺列為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至於早前提及會作濕地公園的南生圍及蠔殼圍,就未見在綱領內,只提及三寶樹濕地公園。

甯漢豪:「我預期未來都會時不時更新,所以千萬希望大家不要在這本書見不到,就覺得會不發生。」

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北部都會區整體濕地保育公園規模是非常龐大,所以要分期建設。」

而北都教育城佔60多公頃,當中約5公頃在洪水橋及厦村供自資專上院校發展,其餘用地配合鄰近地區,例如牛潭尾用地會配合新田科技城。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