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政府拒納入「農業優先區」保護 鴻日農莊料被收地:不少農地違規填土 難覓地續耕|Yahoo

鴻日農莊至今已營運了 18 年,惟根據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其所在地將改劃為休憩用地及住宅用途。(資料圖片)
鴻日農莊至今已營運了 18 年,惟根據新田科技城發展計劃,其所在地將改劃為休憩用地及住宅用途。(資料圖片)

【Yahoo 新聞報道】政府將就「農業優先區」研究開展諮詢,報告未出爐,但政府已明言不會將北部都會區發展範圍內農地列入優先區。香港中文大學、本土研究社及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研究發現,北都發展範圍內有近 500 公頃可耕農地資源,或難逃被剷平命運,包括新田科技城內的鴻日農莊。該農莊將被改劃為休憩用地及住宅用途,主理人黃展明(明哥)坦言憂慮將被收地,亦慨嘆不少農地已被違規填土,難覓合適農地搬遷,希望政府政府保留可耕農地資源,並以地換地補償,以推動農業生產。

發展局回覆查詢指,由於土地緊絀,難以為受收地影響農莊提供土地賠償,只能以金錢作補償;漁護署則指,將於今年底就「農業優先區」研究報告的建議展開諮詢,並強調會善用北都的都市空間發展都市農業。

相關報道:
北部都會區|研究揭農地達500公頃 剷平發展或釀災難性破壞 團體促七地點納「農業優先區」|Yahoo

Made with Flourish
Made with Flourish

鴻日農莊實踐零農藥的耕作

鴻日農莊位於新田石湖圍,佔地約 20 萬呎,農莊內的農地過往為豬皮製革廠,土壤大受污染,明哥接受《Yahoo 新聞》訪問時說,他耗時數年,研究細菌能將鉛等重金屬分解及令土地肥沃,製造出相應天然酵素,獲改善的土壤獲第三方認證適合種植。實驗農場多年來實踐零農藥的耕作,拒絕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善用廚餘種植鮮菜水果,如青瓜、苦瓜等,而在農作物不同的種植周期使用不同配方的酵素。

這個實驗農場至今已營運了18年,初見成果,有機會與大集團合作,卻面臨收地危機。新田科技城發展大綱上月在爭議聲中,獲城規會「開綠燈」,意味着政府可啟動收地和土地平整等建設工程,比對擬議發展大綱,農莊被改劃為住宅和休憩用途,其心血有機會化為烏有。

明哥表示,並不掌握農莊未來將被改劃成甚麼用途,而暫時亦未接獲政府收地通知,但已「打定輸數」,「都會擔心,未必會好像之前買設備那麼『鬆手』。」

明哥的農場多年來實踐零農藥的耕作,拒絕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善用廚餘種植鮮菜水果。(資料圖片)
明哥的農場多年來實踐零農藥的耕作,拒絕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善用廚餘種植鮮菜水果。(資料圖片)

鴻日農莊主理人明哥慨嘆要找合適的土地搬遷不容易

明哥笑言,並無太多資金投資,過去一直以時間來換取金錢。被問到 18 年心血或要迎來句號會否感到可惜,他表示,希望可繼續營運農莊,惟慨嘆要找合適的土地搬遷不容易,因不少農地遭違規以石屎填埋,復耕相關土地十分困難,至少耗時至少一年時間,只能期求政府以地換地補償,讓他能繼續耕作的志業。

事實上,中大團隊與環團今日就北都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北都發展範圍內,有至少約 500 公頃農地,元朗和北區範圍內劃為農業用途的土地,合共約 1,200 公頃,但約六成為棕地,反映棕地化情況嚴重,當中新田及牛潭尾更是重災區。

元朗及北區農地六成淪棕地

研究團隊實地考察時,發現佔地 0.5 公頃的粉嶺虎地排閒置農地已淪為棕地;沙頭角禾坑的一塊閒置農地亦遭倒泥,已大範圍被泥頭覆蓋,若不徹底清理泥頭,將不再適合耕種。據 Google Earth 圖片顯示,相關地點去年 9 月已出現明顯被破壞情況。

沙頭角禾坑的一塊閒置農地在2023年9月起則已遭破壞。(研究報告圖片)
沙頭角禾坑的一塊閒置農地在2023年9月起則已遭破壞。(研究報告圖片)

要找新農地繼續耕田不易,惟明哥明言不希望放棄,因過去多年農場已掌握技術證明,被污染的農地亦可復耕,若政府利用相關技術,相信可改善現時不少農地的生態,而復耕農地亦較政府大力推動的水耕更具成本效益。他又強調,農業生產有其重要性,以疫情為例,因應糧食運輸受影響,本地農產物可填補糧食空缺,冀政府探討保留可耕農地資源,以支持農業生產。

同樣面臨收地未知去留的並不止鴻日農莊,《Yahoo 新聞》早前報道,鴻日農莊附近的信芯園將於 2026 年被收地

新田石湖圍鴻日農莊未來擬改劃為休憩用地及住宅用途。 (立法會文件截圖)
新田石湖圍鴻日農莊未來擬改劃為休憩用地及住宅用途。 (立法會文件截圖)

雖然政府早在 2016 年推行「新農業政策」,並在兩年後展開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物色較大面積的優質農地,探討將其劃定為農業優先區,惟漁護署拖延到今年才擬就研究諮詢持份者,較原訂時間表延遲 2 年。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未出爐,當局已為北都農地「落閘」,明言不會將之納入優質農地名單,意味著現時佔全港活躍耕地的四分之一的北都活躍農地或面臨剷平命運。

有份參與研究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再生農業部經理葉子林強調農地為自然生態中重要的一環,直言不理解為何要剔除北都農地,若北都農地達到相關標準理應可納入研究範圍內,「不會因為剔走了,而令到那個地方變了不優質」,擔心相關方案或意味著將北都農地排除在「城鄉共融」外。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高級永續農業主任葉子林認為有必要盡快設立農業優先區。(本研社提供)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高級永續農業主任葉子林認為有必要盡快設立農業優先區。(本研社提供)

環團指設立農業優先區議刻不容緩

他續指,本港過去並無農業先驅政策保障農地,在違規倒的監察和檢控亦嚴重不足,包括無要求違規者完全清走堆置的廢料,令農區被破壞的情況不斷惡化。

他以新田及逢吉為例,兩者在數十年前都是很優質的農區,「現在都可以說是已經淪陷或者半淪陷,如果我們不引以為鑑,打鼓嶺、沙頭角等其他農區會不會步逢吉或者新田的後塵?這是我們非常擔心的。」他重申,設立農業優先區議刻不容緩,「是優先中的優先,如再拖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做到。」

發展局回覆查詢則指,由於土地緊絀,難以為受收地影響的農戶提供土地作賠償,但合資格農戶可獲特惠補償,包括青苗補償、從事耕種人士的騷擾津貼、農用機械及設施的特惠津貼等。

對於研究報告揭發下禾坑被倒泥,規劃署證實有關破壞情況,並指去年已就違規情況向相關人士發出恢復原狀通知書,要求移走涉事農地內的填土物料和種草綠化,惟有關人士逾期仍未恢復原狀,當局就此提出檢控。

Made with Flourish
Made with Flourish

當局續指,過去 3 年,共接獲 1,388 宗涉及「農業」地帶的違反土地用途個案,但合共僅進行 577 宗執法行動,包括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和恢復原狀通知書,而被檢控的個案亦僅得 64 宗,當中最高刊罰個案,涉及總罰款達 119 萬元。換言之,執法行動遠較違規個案少。

漁護署:計劃年底就《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展開諮詢

漁護署則指,擬於今年底就《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諮詢持份者,亦會繼續在其他合適地點設立現代化都市農業試驗項目,並善用北都及其他新發展區的都市空間,多管齊下發展都市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