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對談——葉詠詩「樂」過界

葉詠詩拍照時,堅持不拿指揮棒。

(綜合報道)跟葉詠詩,談跨界,很過癮。她好像從一開始就跨越尋常界綫:1978年踏出國界,赴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深造;畢業後在男性主導的指揮界,緊握指揮棒;自2002年在香港小交響樂團當音樂總監,經常找非音樂人合作、做駐團藝術家,也計畫衝出香港在外地演出,又跟外國樂團洽談跨地域合作。不設界限,大膽嘗新,不止藝術家,還是做人之道。 葉詠詩愛跨界,可從香港小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說起,獲她賞識的,不止音樂人,剛在2015/16樂季,便找來視覺藝術家石家豪坐鎮。他不僅為樂團畫了一幅幅辨析度高的耀眼插畫,點亮整個樂季,還為樂手和工作人員,開班講授中國美術史和西洋畫賞析,提供不同藝術養分和刺激,「之前看過他畫一系列旗袍畫作,很有韻味,覺得他可塑性很高,便找機會合作。」她也一直跟編舞家伍宇烈合作,筆者最近便成了由他出任導演與編舞的《小城大兵的故事》座上客,這邊廂看着演員兼舞者,在台上扛起大提琴跑來跑去,那邊廂聽着由幾位樂手組成的小樂團,配合劇情即席演樂,好不妙趣。「他腦袋轉不停,每次見他,他都有新意念,天馬行空,我要看住盤數,不知Ban過他多少次,以我們的熟悉程度,可以講真心話。」駐團藝術家,一年起兩年止,但一有好玩的東西,她又會再找他們回來,藝術家貪玩,做甚麼也不計較。「伍宇烈連麥兜都扮過!」葉詠詩在跨界,合作藝術家又何嘗不是? 以為她是個嘗新停不了的人,怎料她忙說:「有很多想法,需要時間沉澱。」而且,自己說做就做容易,「與人合作,Planning往往比平常音樂會時間更長。你現在看到的成果,其實『煮』了三、四年,也有『煮』不成,欠埋門一腳。」她特別提到高世章,在演戲家族的《一屋寶貝》前,已看過他其他音樂劇作品,對這位香港土產音樂家欣賞有加,一直洽談合作,但對方實在太忙,計畫唯有擱置再擱置,直至2014年,才把《一屋寶貝》搬上華麗的交響樂大廳,高世章和葉詠詩二人同為音樂總監。將在下月啟動的2016/2017新樂季,《〈一屋寶貝〉音樂廳》再度上演,排期六月演出,還得環球唱片發行專輯,說起來,樂團早跟環球合作過多張唱片,包括獲白金唱片的《李克勤•香港小交響樂團演奏廳2011》。在葉詠詩的策劃下,交響樂團不僅與音樂劇跨界,還灌錄唱片,登堂入室,雅俗共賞。 「音樂劇演員不是唱家班,但有戲,我就很喜歡朱栢謙(《一屋寶貝》主角)唱歌,他天生有一把好嗓子,希望有更多人認識他。」葉詠詩曾邀請朱栢謙任樂團駐團藝術家,為他辦過《朱謙愛歌》,還讓他在《士兵的故事》當說書人,但最早的合作,是七年前的《電視金曲慶團圓》,也因而認識了朱栢謙參與的樂隊朱凌凌,成員之一白只,剛贏得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就是為了他,我特地去看《踏血尋梅》,他演得好好。」 跨界,還包括國界,葉詠詩曾在英美兩地,讀音樂學指揮,她的讀書年代已是三十年前,世界不同了,但想當年,人在異地,她幾乎每隔一兩天就去看一場音樂會,香港當然無法比擬,「但上世紀八十年代尾開始,演出場地、職業樂團愈來愈多,現在更不能同日而語,大中小型樂團紛紛成立,音樂會、音樂節也多,香港的音樂發展,是不斷進步的。」但她坦言專業音樂家不夠多,許多年輕時玩樂器不錯的,進大學後便選了較實用、社會較認同的科目來讀。 「如果多人入行,我們有更多選擇,是好事。」也有本來玩音樂的跨界嘗試,如張經緯,幾年前拍出《音樂人生》,讓許多人認識片中主角黃家正,後者回流香港後,近年成立Music Lab,舉辦不少叫人眼前一亮的新鮮演出。「如果張經緯沒有到紐約讀書,敞開眼界,他今天可能還在拉大提琴。學藝術的人,應該要多看這個世界。」 性別也有得跨界。指揮界重男輕女是普遍現象,葉詠詩偏偏就是一個纖巧女子,拿着指揮棒,站在樂團前發號施令。「反而亞洲社會對女指揮家沒那麼抗拒,覺得只要你有能力,就沒問題了,可能因為西方音樂在亞洲日子不久,好像張弦,在內地市場很受歡迎。」有沒有聽過難聽說話?她笑着說,畢業初期,在香港管弦樂團擔任駐團指揮時,她相信總有團員不喜歡自己,但至少不會明目張瞻性別歧視,只是可能因為年輕沒經驗,被人看不起,「別人在背後怎樣說自己,反正我都管不了。」 葉詠詩育有一子一女,本身是家長,「怪獸家長」也見過不少,她坦言也在教育家長。「不是說這些家長沒受教育,而是愛子心切,想把最好的都給子女。」香港小交響樂團辦過不少Baby Concerts,她總是在台上說:「你們經歷過的東西,我都經歷過,十年後一定會發現,今天做了許多不必要的事情,但你們現在肯定不會相信我。帶寶寶來,真心享受音樂吧。」她是說認真話,湊細路時,不也一樣要他們學東學西? 「我更有家庭壓力,我不這樣做,爸爸都有要求。」葉詠詩父親葉惠康,創辦葉氏兒童合唱團,是資深兒童音樂教育家。「但有些小朋友受逼,有些不,對掌握得好的東西,興趣更大。我的子女,玩樂器不是最Comfortable的事情,小時候最不想我陪他們練琴,因為拉甚麼我都說音不準,我知道這樣不好,但忍不到,沒理由明明不行都要讚好吧?」兒子今年二十六歲,從事動畫工作,女兒正在修讀時裝設計,「但都有唱歌癮。」音樂才華沒有遺傳,但愛跨界的心志,母傳子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