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西邨重建 回遷加辣條件 居民嘩然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重申「一屋換公屋」的訴求。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重申「一屋換公屋」的訴求。

 

九龍石硤尾大坑西新邨的重建安置方案近日出爐,不過未有顧及居民「一屋換公屋」的訴求,居民組織批評負責管理該邨的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之做法有如恐嚇迫遷。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昨召開記者會,重申「一屋換公屋」的訴求,並批評平民屋宇突然加入住戶資產審查條件,推翻早前毋須審查的承諾;而居民若接受安置,或會導致不少正領取綜援等各項政府津貼的長者住戶,因超出的資產限額,被停止發放津貼。關注組要求政府介入,以確保妥善安置大坑西邨居民的承諾。

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下稱平民屋宇)早前公布大坑西新邨重建安置方案,為合資格住戶提供兩項搬遷安排選擇,包括交回單位並永久遷出,可獲一次性津貼及搬遷津貼;自行安排臨時居所後再回遷,則可獲租金津貼及搬遷津貼。若以一人戶為例,選擇永久交回單位,可獲一次性津貼67.5萬元及搬遷津貼1.5萬元;若選擇回遷,則其搬遷的5年期可獲合共54萬元租金津貼,平均每月9,000元,而搬遷津貼則為3萬元。

獲搬遷津貼恐超綜援門檻

不過,兩個方案均未有為居民提供實際住所,關注組批評方案未有回應居民的「一屋換公屋」需求,強調邨內住戶大多為長者,擔心無能力一搬再搬,亦有長者住戶擔憂遷出時間太長,恐怕無機會等到回遷重建後的大坑西邨。關注組強調,若政府願意協助安置,居民可一次過遷入公屋,原先預留居民的回遷單位可交由政府分配使用。

關注組又表示,平民屋宇所派發的小冊子,突然加入住戶資產審查條件,推翻平民屋宇於2019年提交立法會時指「毋須通過入息或資產審查」的承諾,並質疑對方未有交代推翻承諾的原因,亦無說明回遷後的審查標準;更無具體說明回遷後編配單位面積標準等,直言居民猶如被「賣豬仔」。

由於邨內有不少領取綜援、傷殘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的長者住戶,關注組指出,許多住戶擔心因獲得一次性搬遷津貼,導致超出福利援助的資產限額,變相被剝奪領取政府津貼的權利。關注組要求,平民屋宇需停止所有法律壓迫手段,避免加劇居民不安和恐慌情緒;而政府亦應該嚴肅執行早前向城規會承諾出任把關人的職責,促房屋局出面介入,協助解決重建安置安排的問題。

當局指不公 上樓訴求落空

房屋局回應指,現時公屋的申請人數眾多且不斷增加,如使用公屋資源安置大坑西邨居民,將對輪候公屋的人士做成不公。事實上,在平民屋宇有限公司及市建局的重建計劃下,有足夠單位可讓合資格的租戶選擇在屋邨重建後回遷;局方得悉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亦向合資格租戶提供回遷方案及在過渡期提供特惠津貼及協助。故此,政府不宜、亦不應使用公屋資源安置大坑西邨居民。

大坑西新邨重建安置方案近日出爐。
大坑西新邨重建安置方案近日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