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揭圖書館「被走數」570萬元 輪候電子書等逾3年 審計署促加快檢視館藏維護國安

審計署昨公布新一份審計報告,揭公共圖書館管理欠妥善。截至今年1月31日,圖書館有約570萬元收費未收回,近七成涉過期罰款,三成為資料遺失賠款;此外,電子書需求大增,5年間增加5倍,然而電子書量增幅大幅落後市民需求,署方抽查發現,借閱電子書輪候時間可長達3.2年。報告又批評康文署兩年來,仍未完成檢視涉及國家安全風險的館藏,促請加快進行。

全港70間公共圖書館、12間流動及3間自助圖書館,截至去年底共有1,520萬本藏書。《港區國安法》生效近3年,公共圖書館曾多次下架懷疑違反《國安法》的書籍。最新審計報告提及,康文署前年起因應投訴和查詢,初步檢視館藏,顯然不利於國安的書籍已經移除,但到今年2月,仍在檢視和跟進,沒有披露下架書籍的數目,審計署促請要盡快進行。

康文署指流程上若接獲投訴,會先暫停有關書籍的借閱服務,再檢視內容,最終確認不利國家安全,會註銷及永久移除。因不時收到投訴,需檢視的書籍一直增加,內容複雜程度各異,難以制訂完成審核的指標時間。新民黨新界東北議員李梓敬認為,若有投訴應在3至6個月內處理,並向公眾及投訴人匯報究竟投訴是否成立,有關書籍有否被移除。經民聯/西九新動力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梁美芬建議,政府可為康文署前線員工提供培訓,協助加快檢閲程序。

審計報告 圖書館
審計報告 圖書館

電子書需求增 輪候4天至3.2年

「書中自有黃金屋」,惟審計報告指,親身到訪圖書館的人數持續下跌,由2015年3,770萬人次,減至去年的1,190萬人次,跌幅達68%、跌得最急是2020年,當時因應疫情圖書館要關閉,其間電子書使用量大增,由2018年的60萬次,增至2020至2022年約320萬至360萬次,增幅約5倍。

然而電子書量的增幅僅由29萬項增至49萬項,增幅只為67%,未能滿足讀者需求。審計署指,每本電子書有1至15個複本借閱,署方今年2月參照最受歡迎書籍抽查30本,發現其中14本未能即時借閱,已預約人數為1至335人,輪候時間由4天至3.2年不等。審計署建議康文署監察使用量,同時加快落實無人運作模式等措施,鼓勵市民使用圖書館。

康文署回應指,為確保善用公帑,無限制地提供熱門書目並不可行,審慎做法是為每項電子書目設定複本數量上限,而數量視乎圖書館與電子書平台營辦商之間的協議,部分出版商會擔心影響書籍在零售市場的銷量,不願意提供大量額外複本。康文署又指,部分電子書平台的線上閱讀功能,容許讀者在毋須借閱或輪候預約的情況下,亦可在線上閱讀全書。

審計報告 圖書館
審計報告 圖書館

390萬過期罰款未追回

審計報告又發現,截至今年1月31日,市民尚未清繳的圖書館收費約為570萬元,當中390萬元(68%)為過期罰款、約180萬元(31%)為圖書館資料遺失賠款、約5.4萬元(0.9%)為預約費用,其餘3,000元屬其他收費。審計署指,最長拖欠年數達7年。審計署認為,康文署需要加緊追討尚未清繳的圖書館收費。

審計報告亦提及,公共圖書館新增書籍較計劃時有落差。以成人館藏的中文書籍為例,去年度新增的中文書,較發展計劃預期的總數少了兩成八,但康文署就未有記錄原因。康文署回覆指,其中一個原因是要維護國安,所以揀選時需更多時間,而可供採購的合適書目亦減少。另外,報告亦指,康文署處理新書時間過長,部分程序未有列明處理時間,只有收貨、裝訂及送館及整理,列明要多少工作天處理,但編製目錄、裝箱等就未有列明。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本地/審計報告揭圖書館-被走數-570萬元-輪候電子書等逾3年-審計署促加快檢視館藏維護國安/373677?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