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做「字母操」 輕鬆記中文寫法

黃震遐教授自創的中文字母、口訣及字母操,均收錄於《中文字母寫字口訣》一書中。

(綜合報道)開學將近一個月,功課及默書等壓力接踵而至,有時令家長好不煩惱,尤其子女總是記不牢生字生詞。上周Elsie參加了一個由腦神經專科醫生黃震遐教授主講,幫助小學生中文默書的講座,聽黃教授講只要利用二十一個中文字母,便可用口「串出」四萬多個漢字,更可通過字母操及念口訣,從多方面強化孩子的中文認、寫能力,提升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 坊間有不同的方法提升孩子認字能力,作為腦神經專科醫生的黃震遐教授指出,現時教孩子認字的方法有幾個常見問題,例如單憑視覺學習漢字、不用聽覺協助記憶,加上人類於同一時間的記憶力有限,令兒童學習漢字時倍添困難。傳統的抄寫方法,只靠視覺學習,家長以為多抄寫,子女自然學懂生字,但這個方法未必有理想成效之餘,往往令子女感到十分沉悶及煩厭。 黃教授由神經語言學角度出發,花上多年時間,自創二十一個中文字母。他考慮到人類的大腦處理文字時,形、音、義三者並重,提出孩子學字識字時也當如此,通過視覺、聽覺及空間感等多感觀結合,讓家長及子女能隨時隨地溫習中文默書,毋須依靠單一的抄寫及死記硬背方法。 二十一個中文字母其實是文字的組成部分,例如「一」、「十」、「口」、「日」、「目」等,設有口訣以供誦讀,包括「點」、「橫」、「豎」、「撇提」、「捺」、「十」、「叉」、「彎」、「角」、「尖」、「紐」、「轉」、「帽」、「兜」、「厂」、「折」、「串」、「口」、「日」、「目」及「圍」。 黃教授同時創出相應的手部動作,稱之為「字母操」,例如「點」是用右手單拳向前打出;「捺」是用左手向左上方伸直,然後撥向右下;「口」是右手食指指向口腔;「兜」是雙手向肩膀展開,前臂向上伸直;「串」是橫伸出食指及中指,用另一隻手的食指穿過相連的形態;「圍」則是雙手伸向前方,圍成一個大方框。 言談間,黃教授考Elsie是否記得「打噴嚏」中「嚏」字的寫法,與文字為伴的Elsie當然沒有被他考起,他笑說不少家長執筆忘字,因「嚏」並非常用字。根據他的字母口訣,「嚏」為「口、十、帽、田、疋」,只要記熟五個文字部件,自然會記得「嚏」的寫法,有助減輕記憶負擔,更不會搞亂筆順。 黃教授續指,醫學界不贊成在幼兒階段過度抄寫,認為有損幼兒的肌肉發展,中文字母的口訣及字母操可避免這個問題,「我們建議小朋友學習漢字時,先從中文字母學起,認識字型特徵,在幼稚園階段着重手勢及口述,其後才學習寫字,並盡量少作抄寫練習」。 為展示二十一個中文字母的概念及用法,他和教育工作者陳耀良合作,於二○一二年推出《中文字母寫字口訣》一書,參考中、港、台多本教科書及相關資料,選出七百七十個常用的漢字,按中文字母拆解生字,同時附以光碟教學,家長及孩子一邊念出生字的口訣,一邊做字母操,口、眼、手、腦並用,便可記熟生字。至於未被列入書中的生字,黃教授解釋,孩子熟悉中文字母後,觸類旁通,也能自行找出其字母組成。 與此同時,他們與青田教育基金會合作,於暑假、聖誕節及復活節等長假期,開辦中文字母課程,教授初小學生字母操。黃教授笑言,自從向外界介紹中文字母,家長的反應很理想,認為有助子女學習中文,更有不少人將字母操帶回學校。不過,他承認,由於中文字母對學校而言,仍屬新概念,有待他們進一步推廣。 中文字母亦可幫助患有讀寫障礙的小朋友學習中文,黃教授表示,「學童可以繞過缺陷,先運用手部動作、即字母操,學習漢字的寫法,增加認字和寫字的趣味性」。在中文字母課程中,便有讀寫障礙的初小學生參加,通過字母操鞏固中文學習的根基。 另一方面,陳耀良與香港家庭福利會合作,在「為少數族裔而設的語文課程--中文班」中,加入字母操教學,協助南亞裔婦女學習漢字,從而便利她們教子女學習中文,協助少數族裔融入社區。陳耀良向Elsie表示,九名修讀課程的南亞裔婦女中,最終共有三人在去年英國會考(IGCSE)中文科奪A,成績令人鼓舞。 腦神經科學界近年涉足學習領域,通過研究人腦的構造,探索人類如何進行學習活動,美國有前沿的腦神經科學專家,就提出「腦神經教育」的概念,進行相關的實驗研究。黃震遐教授創出的中文字母教學法,便曾於國際性的華文教育會議上發表,感興趣的家長,不妨予以參考。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