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受訪者指公眾充電設施不足 工會促優化

【on.cc東網專訊】政府推動電動車,但配套設施嚴重不足。有調查結果發現約80%受訪者指「公眾充電設施數量不足」,亦有逾超過70%受訪者認為「公眾充電收費過高」和「充電收費模式不合理」。有工會指目前公眾充電樁為8,728個,距離《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於明年建成1.5萬個充電位差距較大,僅佔逾半,再加上「中充」及「快充」有6,745個,餘下的是「慢充」,《路線圖》未能如實反映公眾充電樁供應短缺問題,建議政府推動優化電動車充電設施及完善相關法例。

政府在《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中提出「不遲於2035年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能私家車」;並在《香港清新空氣藍圖2035》中提出「2050年前達致全港車輛零排放」;加上利得稅扣減及電動車「一換一」計劃,顯示政府推動普及電動車的願景。然而今年7月的新登記私家車,燃油車仍佔43%,電動車佔57%。後者比率明顯低於今年首季度的78%,恐將延緩電動車普及進度,阻礙碳中和、零排放進程。

議員陸頌雄聯同所屬工會多名區議員及香港電動車充電關注組在7月收回333份網上回覆,今日(14日)公布《香港電動車用家充電習慣意見調查》 結果,發現81.8% 受訪者選用電動車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成本較低」,同時逾半51.7% 受訪者使用收費公眾充電設施。該工會認為降低車主充電成本能有效吸引更多車主轉用電動車,建議環境局推動各承辦商全面落實按量收費模式,包括修訂《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而政府部門轄下停車場應帶頭盡快採用按量收費模式。

該工會又指目前公眾充電樁有8,728個,離《路線圖》「於2025年建成1.5萬個充電位」差距較大。何況「中充」及「快充」僅6,745個,餘下的都是「慢充」。《路線圖》僅列出充電樁指標,而未單獨列出各類充電樁的數目,未能如實反映公眾充電樁供應短缺問題,建議修訂《路線圖》並單獨列出3類充電樁的數目,並披露平均功率,以如實反映充電樁建設進展;同時訂出時間表,擴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並大幅提升「快充」比率,並增設非停車場的「超充」,包括考慮在油站加設「超充」。

調查又發現近75%受訪者表示使用公眾充電樁,只有14.3%受訪者表示在居住屋苑充電;8.8%使用工作地點的充電樁,反映私人充電樁短缺問題。該工會建議政府應積極考慮延續及擴大「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EHSS) 的資助範圍以及增加資助金額,包括資助商場、辦公大樓及學校等的停車場安裝充電設施;資助金額不限於按每個車位3萬港元計算,並應鼓勵受資助者安裝更多「快充」及「超充」,亦相應給予相應資助額,提高充電樁效率、加速電動車普及化。

此外,28.1% 受訪者表示其居住屋苑不符合申請資格,僅10.1% 受訪者表示所在屋苑已申請資助及完成工程。部分中大型私人屋苑或受公契限制而未能加裝任何充電樁,該工會認為政府應考慮資助計劃可豁免公契特定條款,並簡化申請標準,允許申請者無需鋪設充電線至個別車位,令資助計劃可涵蓋更多私人屋苑。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