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人生故事】因為北京奧運,所以我參加奧運

image

回想2008年,全城氣氛熱烈,北京奧運是叫許多市民難忘的振奮時刻。還記得奧運聖火來到香港時,絡繹不絕的市民走上街頭迎接這個歷史時刻。北京奧運,對港人來說,有著非一般的意義,而對香港賽馬會馬術隊騎手何誕華(Thomas Ho)而言,意義就更為深遠,因為這是他走向職業騎手的轉捩點。

image

北京奧運 重燃心裡那團火

1989年生於香港,何誕華7歲開始在馬會轄下的薄扶林公眾騎術學校學習騎馬,並在香港和外地參與多項馬術賽事。後來他暫停馬術四年,專心學業,並遠赴瑞士於大學修讀酒店管理,然而2008年的北京奧運,卻讓他認定自己的志向。

image

「當時我在香港一間酒店當實習生,恰好有機會負責接待馬術隊的嘉賓,見證了好多頂級騎手參加在香港舉辦的北京奧運馬術項目。」何誕華憶述:「最記得我的好朋友和導師華天,那時他代表中國參賽,親眼看見他參賽,讓我滿懷抱負,自信能成為職業騎手。」

轉做全職騎手 困難卻迷人

2008年,馬會支持香港協辦北京奧運馬術比賽,斥資12億港元興建比賽場地並提供24小時獸醫護理服務,更首次在奧運馬術比賽場地提供馬匹藥檢服務。為了肯定馬會在興建場地及奧運比賽期間,於馬醫院、賽事化驗所及其他設施方面提供支援所作出的貢獻,北京奧組委向馬會授予「北京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重要貢獻機構」的榮譽。同年,馬會成立馬術隊和青少年馬術隊,持續培育香港本地精英騎手。

image

這次協辦北京奧運的經歷成為本地馬術發展的里程碑,此後香港馬術快速發展,而何誕華也在他的馬術事業上馳騁。剛開始時,他努力尋求酒店工作和騎手訓練間的平衡。至2014年,他代表香港出戰仁川亞運,跟隊友一起贏得馬術三項賽銅牌。不久後,他就下定決心成為全職騎手。

何誕華說全職騎手的生涯並不輕鬆,「這職業需要高度的耐性、熱忱和自律。」其中最迷人卻又最困難的,當數騎手和馬匹之間如何建立默契。為了和拍檔馬匹Tayberry完美配合,他花了三年時間。「一開始我們互不理解,有很多誤會和懷疑,經過三年的磨合和訓練,才互相信任。」

由北京奧運 到東京奧運

2021年東京奧運,何誕華和Tayberry取得馬術三項賽入場券,成為歷史上首位參與奧運馬術三項賽的香港選手。當年在一旁觀戰的年輕人,如今已是精英騎手,夢想成真。「能夠代表香港參與奧運,與馬匹親密無間地作賽,真的是很棒的體驗。當時看著北京奧運的馬術項目,我就有信心,相信自己有一日也會參加奧運。」

更多故事: ​​https://bit.ly/3ScnVKS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