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提早禁派即棄塑膠餐具 最早明年底實施

【on.cc東網專訊】即棄餐具嚴重影響環境生態,過去三年在疫情下市民購買外賣激增,令即棄餐具有增無減。政府計劃提前禁止食肆提供即棄塑膠餐具,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今日(18日)上載最新文件,提及有關管制即棄膠餐具時間表,由原本建議的2025年提前至相關法例通過後半年,措施最早明年年底實施,並分兩個階段進行,首階段包括發泡膠餐具及塑膠飲管等外賣餐具,而膠杯則留待2025年第二階段始禁,違者將被罰款2000元。

環保署今日公布「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公眾諮詢結果,擬計劃最早在2023年第四季實施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第一階段。首階段會開始禁止食肆提供即棄餐具,包括發泡膠餐具、塑膠飲管、塑膠攪拌棒、膠刀、膠叉、膠匙和塑碟。有關禁止膠杯方面,由於市場未能提供足夠替代品,當局打算在首階段禁止食肆向堂食顧客提供,到2025年實施第二階段,才會禁止向堂食和外賣顧客提供膠杯。而違例者將會被處定額罰款2000元。

不過,措施亦有豁免情況,不會規管預先包裝的食品或飲品,例如紙包飲品盒附送的膠飲管;如果顧客有醫療需要使用即棄膠飲管,亦可獲豁免;醫院病房和懲教設施由於有醫療或保安需要,亦會不受規管。至於棉花棒、充氣打氣棒、螢光棒、雨傘袋、酒店派發的膠柄牙刷和膠梳等即棄產品,亦會在最早明年第4季起禁止銷售或免費派發。而膠枱布、非醫療透明手套、膠耳塞等,就會在第二階段禁止銷售或免費派發,但暫時未有具體時間表,要視乎第一階段的執行情況。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發言人指,近年膠餐具每日棄置量上升,2020年上升33%至266公噸,惟當局仍未有訂立明確減量目標,料第一階段實施後仍有超過一半即棄膠餐具(包括杯及器皿等)未被管制,甚或被其他物料的即棄餐具取替,例如紙、竹等物料製成的餐具垃圾倍增。而政府是次管制亦未包括預先包裝所附帶的即棄膠餐具,與公眾諮詢少於3成人贊成豁免的結果持相反態度,易造成政策漏洞。該環團建議政府投放資源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系統,以及透過賞獎鼓勵自備等措施,例如台灣法案要求連鎖店必須提供借還杯服務、法國設立明確年期要求商界提供添飲選項,促請政府加快管制即棄膠餐具第二階段的立法進程,並訂立各階段減量目標,積極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模式,達致源頭減廢。另一環團綠惜地球亦指,政府應提供更多可重用餐具或其他減用方案,而非變相鼓勵餐飲處所轉用其他物料製成的即棄餐具。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