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運輸策略概念出爐 洪水橋站擬打造新一代交匯樞紐

【on.cc東網專訊】為配合經濟和社會發展,港府前年底展開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是歷來第四次就整體運輸進行研究。就研究預計可在48個月內完成,運輸及物流局經初步分析後,提出四個運輸策略概念。當局將於本周五(14日)向交通事務委員會匯報最新進展,下個目標是今年年底提出初步運輸策略藍圖。

據最新文件顯示,當局經初步分析後建議,政府應繼續秉持以公共交通為本的運輸政策,並採用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乘客體驗;致力提升跨界交通服務及設施,完善大灣區一小時通勤網絡;以及擁抱先進運輸科技,發展智慧出行,是未來重要路向。

按照上述三個觀點,當局歸納出四個運輸策略概念,並爭取盡早將相關的運輸策略概念,融入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及其他新發展區的規劃當中。其中,當局建議參考內地及海外經驗,包括中國重慶沙坪壩站、英國倫敦國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Station)和新加坡裕廊東綜合交通樞紐,認為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可按「一地多用」的原則建設,既是車站,同時能提供一系列設施和服務。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為例,當局建議將明年動工興建的洪水橋站及附近一帶,建設為新一代運輸交匯樞紐,透過一體化空間設計,連接不同模式的公共交通服務,並配備泊車轉乘、單車及電動可移動工具停泊位置等配套設施。

當局又提出額外引入「按需求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務模式」的概念。現時專營巴士多以「定班定點」模式營運,以致非繁忙時間未能善用資源,新概念下巴士營辦商收集乘客行程需求後,因應實際需求調派合適載客量的車輛。當局相信新模式適用於區內接駁客運服務。

最後兩個概念分別是推動自動駕駛車輛發展;邁向智慧公路管理應用。當局指,自動駕駛車輛條例草案早前已通過,而訂明規管框架細節的相關附屬法例,預計於今年內提交審議。機管局的「航天走廊自動駕駛運輸系统」將在新法例的基礎上,在機場內提供由機場島至香港口岸人工島的客運服務,將來亦計劃延伸至東涌市區。智慧公路管理的概念,預計可為香港道路基建帶來改善道路安全、提高道路網絡的抗禦力等效益。其中,當局將檢視在合適路段將路肩永久轉換為行車線的可行性,並建議於汀九橋南行線推展智慧公路的先導計劃,並將該行車道由三線改為四線,提升道路容量。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