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食養生

近年經常聽到斷食,似是一種潮流,但其實斷食歷史源遠流長,起源於宗教幫助靈修。在古今中外,如印度等宗教國家早已有這個傳統,只是近年在日本、台灣、香港才流行起來。今日,斷食被認為是一種自然療法或養生法,幫助排毒。香港護脊中心自然療法營養顧問吳玉堃細說斷食如何達致治病、養生,以及斷食方法和注意事項。經常外出用膳或應酬者,不妨定期以進行斷食,減少有毒物質積存體內。


斷食助排毒、提升自癒能力

斷食即在某段時間禁止飲食,或只喝水或其他流質飲料。很多人以為斷食能減肥,其實斷食數天的確能減磅,但回復正常飲食後,磅數又會反彈。反而斷食對健康有更大的得著,因為它幫助身體排走毒素。吳小姐稱,「人體進食太多肉類或其他不健康食物後,毒素長期積聚體內,亦即不斷增加消化系統、肝臟和腎臟的運作和負荷。斷食能讓腸胃、肝臟、腎臟及皮膚等器官休息,將毒素,如鉛、鎘、水銀等金屬及農藥、驅蟲劑等化學物質排出體外。」

斷食更有治療腫瘤的效果,她解釋,「由於消化系統肩負大約70%免疫系統的角色,斷食的確能夠增強體質,令身體提升自癒能力。不少研究指出,斷食可令癌細胞或腫瘤縮少及減低其破壞力。人體出現腫瘤,是因為吃了太多動物蛋白質,如不能吸收再加上自由基等氧化侵害,便容易令細胞變異,形成腫瘤。我亦見過一個末期血癌患者,8年前醫生斷定其壽命只有1個月,但進行了斷食療程,其後亦戒吃肉類、只吃素,現在仍然十分健康,而且繼續吃素。」

她續說,「相反,蔬菜中的蛋白質卻是好東西,有助細胞健康生長,多吃無妨。深綠色的蔬菜均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而波菜更有超高含量,其他如鷹咀豆、黑豆等,亦屬高含量植物蛋白質食物。」


斷食助酸鹼平衡
吳小姐又稱,「身體健康很需要體內酸鹼度的平衡,斷食或素食可大大提高體內的鹼性,增加細胞的抗氧化能力。同時亦能淨化血液,減少雜質。關節痛或其他痛症均是由酸性體質造成,身體愈酸,痛症便會加劇。當體內酸鹼度得到平衡,關節之間的循環便能改善,痛症也能減輕。而且平衡的酸鹼度亦有助於身體的自癒能力,加速細胞自我康復、組織修補,更能改善循環及集中力等。」


斷食法與時間
斷食時間絕對不是愈長愈好。斷食一般適合大部分人士,但對於初次進行者,她建議,應先採取1至3天的斷食。待身體適應了,才進行1星期或更長時間(如14天或1個月)的斷食。建議可以每季斷食一次,每次維持3至7日。她提醒,「斷食最重要是循序漸進,不應操之過急。初試者或病患者進行前應先諮詢營養師或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以免有不良後果,而他們亦可幫助減少期間出現的不適反應。」
大家不要被「斷食」一詞嚇怕,因為當中有不同的斷食法。除了絕對斷食,即不吃不喝(包括水),採取其他斷食法應多飲水。

  • 半斷食:可進食輕量食物,但只能有水果、未煮蔬菜及烚菜等,亦可飲用草本茶。尤其適合初試者。

  • 蔬果汁斷食:只喝蔬果汁(但避免酸性果汁)和水,不吃固體食物。

  • 清水斷食:只喝清水。


斷食前後的配合
她表示,斷食前後均要身心配合,如身體狀態、生活作息及習慣、工作應在良好狀態,不應在忙碌、壓力大期間進行,否則容易體力透支、頭暈等。亦不宜在節日,如中秋節、聖誕節期間進行。「斷食前後應吃得消淡,例如之前可吃素和雜菜湯、少食多餐,其後則不要在短時間內吃固體食物。」


好轉反應屬正常

她又提醒,「斷食期間,身體會出現『好轉反應』,如大便氣味會酸臭、口臭、頭痛、胃氣脹、脾氣暴躁、生病等,這些反應都代表身體正在排走毒素。」
注意孕婦、餵乳媽媽、長期病患及服藥者、遺傳性脂肪酸缺乏症患者、嚴重貧血者等均不適合斷食。而女性在月經期間,因體力消耗大,亦不宜進行。斷食期間,不宜參與體力消耗量大的活動,以免體力透支或昏厥。


健康生活專題 - 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