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支持六四學生、培育維權律師 中國法學泰斗江平離世

江平(網上相片)
江平(網上相片)

內地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江平今日(19 日)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病逝,享年 94 歲。

1930 年出生於江蘇省的江平,自年幼已對法律具濃厚興趣,1948 至 1949 年就讀燕京大學新聞系, 1951 年入讀莫斯科大學法律系。畢業回國後,江平於 60 年代開始學術生涯,1979 年成為中國政法大學的副校長,於 1983 年升任校長,並帶領中國政法大學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法律教育機構之一。

他所帶領的中國政法大學,在這段時間培育了莫少平、浦志強等知名維權律師。直至八九民運期間,江平公開支持學生,他隨即於 1990 年被免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一職。

2001 年中國政法大學授予江平「終身教授」稱號。江平亦被譽為法學界的「良心」、中國政法大學「永遠的校長」。

江平:環境越來越惡劣,就有必要呐喊

江平 2007 年曾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說,自己只向真理低頭;對法治天下的前途感樂觀;而吶喊是每一名知識人的責任。他曾言,「我現在所能夠為社會做的還是吶喊,我現在的社會使命是吶喊。在我力所能及的時間內、範圍內、影響力的度上,我儘量為中國現代應該有的法律觀念和法律做一些吶喊。吶喊總是能起到一些作用。」

江平曾著書《我所能做的是呐喊》及《私權的呐喊》。他在個人自傳《沈浮與枯榮:八十自述》曾解釋為何選擇「呐喊」這個詞語,表示是受了魯迅的啟發,「很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形勢越來越嚴逼,也就是說外面的環境越來越惡劣了。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必要呐喊,不管你用了什麼字,呐喊是在情況比較惡劣的情況下,人們去呼籲的一種聲音。」

他續指,使用「呐喊」這個詞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他解釋,現今中國法治建設的情況下,要將這兩個當西很好結合起來,「我始終在思考,這是一個很難的問題,要麼你善於鬥爭而不敢表態,或者你敢於表態,有時候又失去分寸。」

盡量說真話是一生願望

江平曾指,自己一生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盡量不說違心話,尤其在重大問題上我不說違心話。我是怎麼想的,就怎麼說出我的觀點。」他指,若對方認為不合適,「你給我免掉,我還是一個教授。」

對於中國過去的政治運動,江平認為運動遺下最大的問題就是培養一種不敢說真話的習慣。他續指,中國真正敢說真話的知識份子是比較少,認為是知識份子的某種軟弱性,「這種東西也不能太多地責怪當事人。」他認為,自己盡量做到了說真話,「不去誣陷別人,不去往上爬,不去為了追求官職而昧掉自己的良心,我覺得盡量做到這一點,是我一生很大的願望。」

曾批評六四事件動用軍隊

江平在 2007 年的一次訪問中,回憶了 1989 年六四事件發生前後的情況。他憶述,當時曾在學校門口堵過學生,稱自己作為校長要為學生的安全負責。他當時表明支持學生:「我表示三條意見:第一個學生是愛國的,第二個動用軍隊是錯誤的,第三個黨內沒有民主了。說完話後我也覺得這校長絕對不會當了,因為我說了跟中央不同的意見了,這就是我當時的態度。」

他在訪問表示,在 1990 年被免職。從1989年到1993年期間,他被禁止出國,甚至被校黨委要求,跟外國記者、外國人接觸之前,要先行通報。

王丹:永遠不能忘懷的恩情

流亡美國的前八九北京學運領袖王丹今日形容是「令人極為悲痛的噩耗」。他憶述,1989 年學運期間,江平堅定支持學生的民主要求,「即使是八九後全國清算的白色恐怖中,他也是少數堅持立場不變的大學校長之一。對於被捕的法大學生,他關心備至。」

王丹稱,1993 年第一次出獄後曾拜訪江平,當時即使他是全國人大常委也不避嫌,熱情接待;1995 年第二次被捕,「我家人和朋友緊急為我找辯護律師,找到了江校長那裡。老人家說如果不是還有人大的頭銜,他就自己親自給我辯護了。」他形容,在危難時刻,江平不顧政治壓力,為他的事操心,是他永遠不能忘懷的恩情。

在江平任職政法大學校長期間,王丹形容當時校內充滿民主自由氣氛,浦志強、劉蘇里、吳仁華、陳小平、項小吉、周勇軍、童屹等八九學運骨幹成員是當時在校學生,北京「高自聯」成立的第一次會議該在該校召開。

高瑜:感謝江平培養莫少平、浦志強等人

他形容,江平「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繼續不遺餘力為民主法治發聲。因為德高望重,當局也無可奈何。今先生去世,又一位良知者離開我們。但他留下的精神遺產,必將繼續激勵後人。」

曾在六四事件被捕、中國著名記者高瑜稱,「這批有良知的中國大知識分子一個個離我們而去,民國一代知識界為中國歷史留下難於復制的至高點。」她又感謝江平培養出莫少平、浦志強一批優秀的法律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