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專家:“海燕”並非人類史上最強颱風

氣象專家:“海燕”並非人類史上最強颱風

近日,有報導稱今年第30號颱風“海燕”是有史以來人類所記載最強風暴。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玲11日接受鳳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海燕”的最大風速與1981年以來西北太平洋歷史上的最強颱風持平。中國的颱風監測數據顯示,1981年以前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有多個颱風的最大強度超出“海燕”,“有史以來最強”的说法並不正確。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許映龍介紹,“海燕”是有氣象觀測記錄以來,在西北太平洋區域登陸時強度最強的颱風,同時是新中國成立以來11月份登陸或近海擦過海南的最強颱風。

“海燕”風速與1983年、1990年兩個颱風並列第一

張玲说,“海燕”登陸菲律賓前后,測得的最大風速達到每秒75米(風速達到每秒52米以上即為超強颱風)。根據中央氣象台1981年以來的統計數據,這一風速與1983年第10號颱風、1990年第25號颱風並列第一。

此外,從歷史資料來看,11月份自東向西移動進入南海的颱風,一般登陸越南中南部地區並在南海地區減弱消失,但“海燕”成為1949年以來11月份首個登陸越南北部的颱風。且登陸越南后,仍以颱風級強度(12級,33米/秒)移入我國廣西境內,並東折向廣西東部以東地區,為歷史罕見。

赤道輻合帶活躍等因素致今年秋颱風多

今年9月以來,包括“海燕”在內,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生成個數已達15個,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占到了今年以來颱風生成總數的一半。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介紹,今年秋季颱風生成偏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成因:赤道輻合帶活躍、位置偏北;垂直風切變小,高低層環流配置有利於颱風生成;西太平洋暖池海溫持續偏暖,對流偏強。

張玲指出,秋颱風的生成源地在西北太平洋,一般來说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颱風的最大強度要強於南海本地生成的颱風,強度多數都較強。而夏颱風的源地除了西北太平洋以外,還有南海區域,夏颱風給人的印象是有的強、有的弱。這樣就容易給人一種印象,秋颱風強於夏颱風,其實並不都是這樣。

截至目前,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颱風個數已達30個,較常年平均偏多5.5個,已追平21世紀以來最大值(2004年颱風生成個數也為30個)。張玲表示,如果這一區域再新生成一個颱風的話,將打破1995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年生成颱風總數的紀錄。

香港《新報》報導,根據過去歷史資料顯示,史上最強的颱風是1979年10月在關島附近生成的強颱風“狄普”,當時美軍曾測得中心最低氣壓870百帕,是地球史上最低氣壓的紀錄,近中心最大陣風達每秒85公尺,暴風半徑更廣達1,100公里,整個颱風大小相當於半個美國本土面積,後來登陸日本,造成68人死亡的嚴重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