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新沖劑獲美認證 副校:港研中藥優勝

卞兆祥(中)指中藥發展最大挑戰在於質量控制。
卞兆祥(中)指中藥發展最大挑戰在於質量控制。

香港浸會大學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早前研發用作治療慢性便秘疾病的新藥,在今年4月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證後,將於今年下半年內在美國展開第一期臨床研究。中心總裁表示,藥材的質量受不同來源等因素影響,有機會影響新藥成效,經過與美國等地大學商討後才訂出標準,又期望能測試到沖劑對不同種族的臨床效果,冀最終讓世界看到中藥的成效。

現時全球約14%的人口受慢性便秘困擾,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基於中藥「麻子仁丸」,研發一種名為「CDD-2101」的新藥,主要成分包括火麻仁、大黃、厚樸、苦杏仁、麩炒枳實、白芍共6種中草藥。研究團隊與芝加哥大學及澳門大學等合作,依照FDA對研發植物藥的要求,就CDD-2101提交試驗性新藥申請,獲該局批准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

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總裁卞兆祥昨在電台節目表示,有美國調查發現目前治療慢性便秘的藥物,過半的效果不理想,60%至70%病人不滿意藥物效果。他續指,新研發的治療慢性便秘疾病顆粒沖劑,屬於第4代中藥,效果與一線西藥藥物效果相若,冀透過中西醫共同研究解決。

特別訂出成效安全標準

惟卞提到,中藥發展最大挑戰在於質量控制,舉例藥材有不同來源及採集時間,成效亦會出現差異。因此,研發中心已與芝加哥、澳門等地大學共同成立科學委員會,訂出相關成效及安全性的特別標準,亦得到FDA的認可,而製藥的藥材均需經過審批才可入藥。

卞認為,新藥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進行臨床試驗,是香港中藥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指過去中藥發展停留於中國國內,但要「走出去、走進世界」,必須經得臨床測試,令世界看到中藥的成效。他相信香港在中藥研發上具有優勢,原因是研究團隊經驗豐富,亦有政府創新科技署政策支持,背靠內地並有國際聯繫。

第一期臨床研究預計將於明年完成,隨後會展開第二期臨床研究,從慢性便秘患者收集藥物安全性及療效數據,之後將再進行第三期大型臨床研究,卞兆祥期望藥物最終獲得FDA批准成為可銷售的新藥,並在美國售賣。

全球約14%的人口受慢性便秘困擾。
全球約14%的人口受慢性便秘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