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學者獲傑出獎 研微型手術器械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傑出青年學者」得獎者郭嘉威(左)希望研究兼容磁力共振機的手術機械。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昨頒發第四屆「傑出青年學者獎」及「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獎」。其中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郭嘉威,研究兼容磁力共振機的手術機器,配合輔助導管插入術,比現有圖像導航機器更精準,有望應用於心臟及腦科手術,減少施行手術的次數。他又希望可鼓勵本地工程系學生多研究醫療復康機械,令更多病人受惠。 教資會今年收到三百八十一份青年學者的研究項目申請,最終批出一百五十一項,每項平均獲撥款六十一萬元。當中九個研究被評為傑出項目,分別來自不同範疇,包括生物學及醫療學科、商科、工程、人文學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 現時微創手術已相當普及,不過所用的機械有其靈活性及視像限制。另一方面,現有的磁力共振機可透視身體組織,卻因儀器本身不可與微創手術器材的金屬機械和摩打共用,局限在手術室使用的機會。傑出青年學者之一、港大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郭嘉威有感缺乏操縱磁力共振機的機械,冀突破現時掣肘,他獲教資會批出一百萬元經費,以三年時間開發一個新的微型機械,令磁力共振儀器都可「入手術室」。 郭嘉威稱,磁力共振機可助醫生做更精準的步驟,「醫生可跟住磁力共振機的影像即時作出反應,做腦部手術時,他可從磁力共振機知道哪個位置的組織不可碰。」 要治療心律不正,病人可能要接受多次手術,才可徹底根治,但郭嘉威希望使用磁力共振機後,減低做手術的次數,「醫生一般可能要依靠心電圖的反應猜測殺死細胞的進度,但磁力共振機令醫生立即看到效果。」 除心臟手術,磁力共振機亦有望用於前列腺治療及柏金遜症腦部手術。本身在中大教書的郭嘉威,盼感染更多學生,投放心機在研究醫療機械。 三十四歲的中大電子工程學系教授孫賢開,以納米光機械系統驗證電磁力定律,希望在Einstein Laub及Lorentz公式中,尋求一個真正的答案,確定最佳描述電動力學的公式。另有兩人獲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傑出學者獎,研究項目分別為珠三角地區的集體談判權、研究心理適應過程及社經地位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