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1+」首批資助大學24項目 10億推動成果轉化 孫東盼誕獨角獸

孫東昨表示,期望「產學研1+計劃」項目能惠及本港創科生態。(黃俊耀攝)
孫東昨表示,期望「產學研1+計劃」項目能惠及本港創科生態。(黃俊耀攝)

為加速推動本地大學科研成果商品化,政府去年10月落實推出「產學研1+計劃」,首輪接獲94份申請,當中24個大學項目獲得資助,金額總值超過10億元,創新科技署於簽署合作備忘錄後,將與研發團隊確定項目內容細節,包括具體資助金額。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於簽署儀式致詞時表示,首個申請徵集收到的94份申請都有巨大應用潛力,督導委員會最終建議資助24個項目,他期望項目能惠及本港創科生態,帶動獨角獸企業誕生。除推出「產學研1+計劃」壯大中游產業之外,亦致力促進下游產業發展,過去兩年已成功接觸逾百間重點科技企業落戶香港或在港擴展業務,呼應了透過促進各產業良性循環互動,推動創科生態發展。

邱達根:展示香港創新精神

「產學研1+計劃」評審準則包括項目的創科內容、成果商品化機會、團隊技術及管理能力、能否配合政府政策或對整體社會有利,以及項目財務因素。督導委員會主席邱達根說,計劃可為產業價值鏈創造新需求及利潤,在建立蓬勃的創科生態循環發揮關鍵作用,適逢本港正需要相關撥款促進研發成果商品化,釋放創科界的最大潛力,因此計劃的推出時機正合其時,相信將有很多項目團隊會成長為卓越的公司,向世界展示香港具備創新精神。

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產學研1+計劃」,旨在促進政府、業界、大學及科研界合作,加速推動香港科研成果轉化及商品化,總資助金額100億元,以配對形式幫助至少100個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在5年內分兩階段完成其項目,包括首3年內成功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隨後2年內把科研成果商品化,每個獲批項目可獲1000萬至1億元不等的資助。

首批資助涉及6間大學,包括中大的7個項目、科大和城大各有5個、港大佔3個,以及浸大和理大各有2個,主要涵蓋健康及醫藥科學、新材料及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機械人、電機及電子工程、工程、先進製造、中醫藥,以及環境農業和海洋生物科技領域。

團隊讚鞏固投資者信心

當局揀選其中3個大學團隊向傳媒介紹其科研項目【表】,團隊成員認為由政府資助帶頭推動科研轉化,令投資者更有信心出資及提供協助,能加快推進項目。城大正研究批量生產新一代可印刷式高效光伏,負責人城大李兆基講座教授(材料科學)任廣禹指出,項目已可直接進入第二階段,會在科學園租用8000方呎場地建立年產能25兆瓦的試點生產線,期望最快一年半內量產,投資者亞比斯科技及港華智慧能源將作試點應用,並展開B輪融資;如沒有政府資助,估計開發速度或慢半年至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