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布式」量血壓器 24小時貼身測變化

中大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趙鈮表示,期望與手機生產商合作,推手戴式的血壓測量感應器。

【星島日報報道】監測血壓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市面常見的袖帶式電子血壓儀,使用時會擠壓手臂,令人感到不適,如在睡覺時使用也不方便。為助病人用得舒適和安心,中大工程學院研究團隊近年成功研發「膠布式」的超薄血壓測量感應器,其厚度最薄之處僅如頭髮直徑十分之一粗,病人只需把它貼於身體任何有血管的位置,或縫於衣物上等,便能廿四小時全天候追蹤自己的血壓變化。產品冀五年內應市。 據國際研究顯示,逾三成心血管疾病都在晚上病發,若能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監測血壓變化,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甚至中風。有見及此,中大工程學院研究團隊利用創新科技署批出的四百五十萬元資助經費,自二〇一四年展開研發「輕巧超薄型」血壓測量感應器,去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為五十名二十多至六十多歲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臨牀實驗。 研究團隊採用了有機異質結晶體管結構,從而獲得高光電導增益,提升光電傳感器的靈敏度,亦透過已獲批專利申請的多光技術,提升血壓測量的精準度,令新血壓測量感應器達到國際標準。該感應器結合了光學、電子及機械測量技術,可根據人體皮層所反射的色彩及影像深淺度,量度血壓水平。 該超薄血壓測量感應器能防水,亦非常輕巧,厚度最薄只有兩微米,相等於一條頭髮直徑的十分一。病人只需如貼膠布般,將感應器貼在有血管的位置,例如手背和耳珠等,甚至安裝於手環、或縫於衣物和枕袋等上,能二十四小時全天候追蹤到血壓變化。有關數據可經藍芽傳送至手機和雲端網絡,助使用者、其家人或醫護隨時監察血壓情況。 中大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趙鈮表示,未來續研發將感應器與人工智能系統結合,期望與推出手戴式產品的手機生產商例如Apple和Huawei等合作,推手戴式的血壓測量感應器;又會研開發相關手機應用程式以便接收數據,隨時隨地監測血壓,及加入自動提示功能,提醒血壓異常等,並進行需約二百名病人的臨牀實驗。 該產品望五年內應市,估計每個售約二百元美金,即約近一千六百港元。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