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運動精神】歐鎧淳主教練張狄勇:教練要與運動員一齊進步

1分?秒2?觸池一刻,歐鎧淳轉身望向計時板,看不清數字。隊友在旁激動得舌頭打結,只懂說「係呀!係呀!」──可以去奧運喇!2019年8月,當時二十七歲的歐鎧淳於新加坡世界盃女子100米背泳決賽,游出1分00秒22成績,首次達到奧運A標的時間,直接取得個人賽資格,成為香港首個四戰奥運的游泳運動員。

2008年,歐鎧淳首次出戰奧運,那一年,她才十六歲。之後每一屆奧運,即使身處運動員生涯的高峰期,她再努力也未能衝到A標。反而踏入「老將」之齡,她卻成功突破自己。張狄勇作為她的主教練,功不可沒。

張狄勇曾是中國游泳代表,1971年獲選入省隊,那一年,他十二歲。家住浙江山區,選拔賽就在山河之間舉行。河邊兩岸,插上四支竹,起點至終點大約五十米。張狄勇從未學過游泳,只懂狗仔式。熱身時,他第一次見識到自由式,即學即用,竟然奪得冠軍。

小學尚未畢業,張狄勇已獲召參加杭洲省隊集訓,那時,他才第一次在泳池練水。他說,一日起碼要游一萬米。曾幾何時,歐鎧淳也經歷過這種軍訓式鍛鍊。然而,應付今屆奧運,張狄勇只安排她一日操一課,一課九十分鐘,只游四千米。操練時間減少,速度反而有所提升,一切皆因徐國義教練送他的四字真言:「技術、量化。」

當初轉型做教練,張狄勇很早就發現,世界級比賽都是在二十五米之後分出高下,勝負在於每一次划手的距離。張狄勇一向重視技術,訓練時看見運動員開始疲勞,動作走樣,他會主動叫停。「假如要運動員追求無限高度,身體頂唔住,從一個極端跌下來會跌死,我一向採取中庸之道。」他說。

然而,他從沒想過,訓練應該着重「量化技術」,着重提升每一次划手的水平。新理論推翻多年所學,張狄勇卻如獲至寶,更仔細拆解每一個動作,思考如何令運動員做得更好。訓練時,不止講求強度,更要求動作完美。

最近一次4x100米接力賽,歐鎧淳游出個人歷來最快的頭五十米,可惜尾段失準。其他教練看來,尾段失準,推論一定是耐力不足。張狄勇搖搖頭說:「做教練,切忌望住運動員而沒有感覺。運動員每一日都在變化,教練觀察入微,才是成功。」他解釋,歐鎧淳在一個月前曾在一日內游兩次100米背泳,成績保持在1分1秒,證明她耐力足夠。這次失準,只因比賽前的訓練強度太高,稍作調整就無問題。

他解釋全新的訓練方法時,說得眉飛色舞,彷彿他也有份落水一齊游。他對歐鎧淳有信心,期望她再次突破個人記錄。「做教練,其樂無窮,可以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我視為終身職業。」他也喜歡讀古書,欣賞道家思想。「大道無處不在,每一件事物也有道理,有心機搵,一定能夠搵出來。」


採訪/撰文:伍詠欣
攝影:每木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
___________________
#OnlyLiveOnce #PeopleofHongKong #東京奧運 #張狄勇 #歐鎧淳 #教練 #游泳 #港隊 #追求運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