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2萬人獲資助進行大腸癌篩查 約16%呈陽性 2900人中招

【on.cc東網專訊】大腸癌是本港第二大癌症殺手,2022年就有2,270人死於大腸癌。衞生署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已資助超過42萬名市民接受大腸癌篩查,在交回的大便樣本中,有63,900人、相當於16.3%的檢查結果呈陽性,要轉介照大腸鏡,當中2,900人確診大腸癌;另外有33,000人有大腸息肉,切除後可以減低患癌機會。

衞生署指,透過篩查確診大腸癌的患者有近6成屬於早期,有助提高治療成果;相比下,並非參與篩查計劃而確診的患者,只有4成屬早期。署方指,早期的大腸癌患者存活率可達95%。在數據方面,2021年本港共有38,400多宗癌症新個案,當中大腸癌佔5,800多宗,位列第二位。2022年有14,700多人因為癌症死亡,當中2,270人死於大腸癌,同樣位列第二位。

大腸癌篩查計劃在2020年全面推行,合資格人士包括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徵狀,每兩年到參與計劃的私營醫生接受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如結果呈陽性,會安排照大腸鏡檢查。目前合共有超過1,200名醫生參與有關計劃。

至於採樣方面,參加者只需要按指示在家中採樣,並交到收集站,1至2星期便可收取報告;而大腸癌的成因甚多,市民平日注意飲食,可以減少患大腸癌的風險。 被問到未來會否擴大計劃覆蓋的年齡層,署方指,參考外國的建議,暫時均建議讓50至75歲人士接受篩查,但未來會定期檢視計劃覆蓋的年齡範圍。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