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伶牙俐齒:牙齒矯正與正顎手術聯合治療

翻開史冊,人類醫學史上首次正顎手術,早於1848年由一位美國口腔外科醫生Dr Simon Hullihen成功進行,開創了這門學科的先河。

為甚麼需要進行正顎手術?為甚麼需要配合牙齒矯正?

接受正顎手術的患者各有其原因,例如成長性(developmental)的顎骨長度偏差(discrepancy)如下顎過長(俗稱「地包天」)、病理性的(pathological)如下顎後縮(recession/resorption) 、創傷性(traumatic)如交通意外、遺傳性質的(hereditary)包括兔唇裂顎(cleft lip and palate)、以至於美容/整容上(cosmetic/plastic) 的追求等等。

諸凡眾生面相,各人的牙齒順其牙齒周遭的生長環境而育成,例如顎骨長短寬窄、面肌的鬆緊、舌頭的位置,以及呼吸習慣都可能影響牙齒的終極排列,直至牙齒找到其「平衡狀態」(equilibrium)。所以,上文提到的各類顎骨問題,必然發現其相對應的牙齒以及牙床骨的補償性(dento-alveolar compensation)或錯亂排列等的特徵,哪怕多凌亂或錯序,這恰恰是各類顎骨問題下,牙齒終於找到各自的新平衡點!

「手術先行」讓患者多一個選擇

故此,將顎骨以手術性改變長短位置,牙齒咬合便失去了往日的平衡,這樣不平衡的咬合極有可能動搖顎骨手術效果,最終失敗收場。所以,傳統概念下的「牙齒矯正與正顎手術聯合治療」一般分為3階段,包括術前牙齒矯正,繼而施行手術,術後再微調矯正效果,讓新組合的顎骨得以穩定而健康地復原。一般歷時2至3年不等,視乎各種病例的複雜性。

為了縮短整體治療時間,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並節省病人於醫院的輪候日子,「手術先行」(surgery-first approach)概念日漸受到重視,其意思就是「跳過第一步」即免去術前牙齒矯正這一階段,而先進行正顎手術,術後才開始牙齒矯正(聽來有點抽象並需要點想像力去理解,而從來,突破就是這樣走來的)。許多專家近年共同研究並改良各種「手術先行」的分析方法、技術和方案,針對並克服以上提出過的各種難處,目前已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的臨床病例,並於國際性的牙齒矯正論壇和口腔外科學術會議發表。雖然並非所有病例都適合「手術先行」,但這至少讓許多患者多一種選擇和希望!

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邱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