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健影藝傳奇——名筆論語(曾肇弘)

陳欣健當過監製、導演、演員、編劇、策劃、歌手,後來又曾任職唱片公司和電台高層,真是多才多藝。

【星島日報報道】(作者曾肇弘,中文系畢業,遊走於城市的大街小巷,沐浴於文學與電影之間,在科技年代努力尋找前人的足迹。電郵:ericwstsang@yahoo.com.hk。) 我向來很少「煲劇」,早陣子看到不少朋友推介網劇《反黑》,我在好奇心驅使之下,也找了一集來看。近年本地電影及電視劇都喜愛起用資深演員助陣,《反黑》亦出現了不少久違的臉孔,其中一大驚喜是找到陳欣健「出山」,飾演退休警司張Sir這個重要角色。對於像我這些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成長的觀眾而言,就特別有一份親切感。 回想小時候的印象里,陳欣健不是專門在港產片里演警司,大罵周潤發、成龍等下屬,便是在無線香港小姐選舉等「大Show」擔任司儀。可是,後來他退居幕後,擔任行政工作,也漸漸消失於公眾的視線之中。今次他參演《反黑》頗獲好評,上月又開了首次個人演唱會,會否因此考慮復出幕前呢? 「傳奇人物」一詞現在經常被人濫用,但要是拿來形容陳欣健卻合適不過。眾所周知他未投身演藝行業之前,曾經當了十一年警察。香港電視首次全程直播的旺角寶生銀行劫案,便是由他負責現場指揮。去年看紀錄片《消失的檔案》,他也有份受訪。原來「六七暴動」期間,時任見習督察的他被派到九龍城寨一帶執勤,那里鄰近東頭村、新蒲崗等主要「戰場」,他可說是在前線親身經歷過那個火紅的動盪時代。 一九七五年是陳欣健人生的轉捩點,那一年蕭芳芳與梁普智正籌備開拍警匪片《跳灰》,便找他業餘幫手做資料搜集及編劇,身為影癡的他乾脆向警署請長假,全程投入整部電影的拍攝過程。《跳灰》公映後票房大收,投資者葉志銘於是邀請他加入旗下的繽繽公司,任職電影策劃。其實陳欣健當時已經官拜警司,若然繼續平步青雲,大有可能升任警署「一哥」,但他卻毅然拋棄高薪厚祿,轉投不穩定的電影工作。這個冒險的決定背後,正好反映了他對電影的無比熱情。 去年初在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再探新浪潮》節目中重溫《跳灰》,電影有條不紊的多線敍事、充滿動感的攝影、生活化的人物描寫,無疑擺脫了傳統片廠出品的模式,為後來香港電影新浪潮建立榜樣。很可惜該片甚少重映,VCD也絕版多時,然而主題曲《大丈夫》與插曲《問我》卻流行至今,前者更再三被麗的劇集《大丈夫》以至現在《反黑》用作主題曲。 過去人們對新浪潮的討論,大部分都側重在一群新導演身上。直到那次《再探新浪潮》的節目,我才後知後覺發現陳欣健原來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除了《跳灰》,嚴浩的《茄哩啡》、章國明的《點指兵兵》、蔡繼光的《喝采》……幕前幕後,皆有陳欣健的身影。 一九七九年,陳欣健更正式加入導演行列,他與于仁泰兩人初次執導《牆內牆外》,便一舉勇奪當年本地最賣座的香港電影亞軍,十分厲害。片中,陳欣健更飾演一個公私不分、貪污好賭的蠱惑幫辦,他與老實耿直的拍檔朱江,無論性格、辦事作風皆截然不同,結果引發出嚴重的分歧。今天重看,該片其實拍得平平,但最後以黑白硬照交代結局,惹人聯想,倒是神來之筆。 有趣的是,兩年後當陳欣健首次個人執導時,他沒有選擇最擅長的警匪題材,而是將童年幻想拍成《文仔的肥皂泡》。我起初聽到片名還誤以為是兒童片,卻原來是大膽刻畫一段男學生愛上Miss的師生戀(比剛上畫的《以青春的名義》早三十多年),但難得的是沒有墮入道德批判的窠臼,反而有點像日本流行的純愛片,情感淡淡流露,在當時喧鬧的港產片中誠屬異數。 陳欣健導演的作品不算多,上世紀八十年代喜劇大行其道,他曾拍過《神探朱古力》、《雙龍出海》等多部賣座喜劇。其中《神探朱古力》糅合偵探、動作、溫情等元素,更促成許冠文與梅艷芳兩大巨星攜手合作。梅艷芳放下身段演繹渴望參選港姐成名的「十三點」女警,喜劇才華絕不比許冠文遜色。 陳欣健除了跟隨市場拍攝這些喜劇以外,也曾嘗試開拍較具個人野心的作品。一九八五年,陳欣健與岑建勳、黃錦燊合組獨立公司,他一人身兼編、導、演三職,以低成本開拍《平安夜》。有別於過往的警匪片,《平安夜》劍走偏鋒,渲染懸疑驚慄與暴力虐待色彩,美指陸叔遠那超現實的風格設計,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忘不了片中王小鳳的泥漿浴)。 還有,不得不提陳欣健與麥當雄的合作。早在麗的年代,麥當雄找過他參與《大丈夫》的策劃及演出,兩人自此惺惺相惜。後來麥當雄脫離電視台自立門戶,便再度找來陳欣健為《省港旗兵》編劇,此片至今已成為香港電影的經典。 陳欣健縱橫影視界數十載,當過監製、導演、演員、編劇、策劃、歌手……後來又曾任職唱片公司和電台高層,真的是「百足咁多爪」。然而,過去很少集中探討他在編導方面的地位與貢獻,所以香港電影資料館最新一期《影談系列》以他作為焦點影人,總算是一次遲來卻值得關注的回顧。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