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品牌」又響警鐘

.
.

大型連鎖茶餐廳翠華,糖街分店63萬招頂租,加上近日先施與堡獅龍相繼易手,有感時代巨輪,又到了為 「香港品牌」響起警鐘的時候。

雖然是冰山一角,未至於響起喪鐘。但中美貿易戰加上港人大撕裂,「香港品牌」身處險地,實在也不得不察。

然而什麼是「香港品牌」呢?

不說太遠,以99年的Interbrand顧問公司全球品牌排名報告為例子,當年亞洲首50位排名中,香港企業佔18個,李錦記打入亞洲品牌第4名。榜上有名的是文華酒店、佐丹奴、屈臣氏、無線電視、國泰航空、淘大及維他奶等等,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當年辦過一場「香港十大名牌」選舉,榜上的是鱷魚恤、威馬牌、龍發製藥廠、獅球嘜、斧頭牌、壽桃牌、紅A、維他奶、位元堂等等。國泰航空,更獲得2001 BrandingAsia 亞太區第2最佳品牌。

很多「香港品牌」,其實都是老品牌,或市佔率有絕對優勢的企業,經歷過數十年的汰弱留強,還撐得住的香港公司。

.
.

但事實上,當年「香港品牌」已走下坡路,2000年中調查公司AMI曾收集對亞洲區內市務業人士意見,發現在整體品牌形象,新加坡遙遙領先,由此董建華政府,開啟了重建「香港品牌」行動。

因此,2000年前後的「香港品牌」,搖身一變,由「中國帆船」變成「飛龍」;當年「飛龍」是政府宣傳主力,高官外訪時都要向外推銷「飛龍蓄勢待發進軍國際」;2001年,董建華在《財富》全球論壇中,說要跟克林頓介紹「香港品牌」;而財政司司長梁錦松,亦以「飛龍」來介紹香港:「香港的品牌其中有幾項很重要的品牌品質:機會、創意和企業精神。我想看這條龍時都要了解其創意才可。如果畫一條太過如實的龍,就缺少創意。這條龍包含了香港和HK兩個字,是很具創意的,而整個形象比較生動,有向上飛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設計」

往後數十年,政府宣傳「香港品牌」套路大抵沒變,2010年「飛龍」亮相世博,時任特首曾蔭權,強調「香港品牌」,有五項核心價值,即是自由開放、積極進取、追求卓越、勇於創新和優質生活。

及後數年,港商組團北上宣傳,更成立了一個「香港品牌總商會」呼籲港商自強,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發展。多年來的共通點是,即使港人質疑紫荊花好過「飛龍」,但對什麼是「香港品牌」,異議者還是不多,港鐵與麥兜,都是代香港的品牌。

然而今天,什麼是「香港品牌」呢?港鐵是不是?美心是不是?「黃店」是不是?海洋公園是不是?如果是,又為什麼會有港人希望不救?老品牌近年的情況像是愈早賣盤走人愈好似的,未走的,只是未找到買家而已;隨著一些老字號相繼易手,實有「香港品牌」意興闌珊之感。

.
.

年輕一代不太去工展會,對上一代貢獻香港的品牌亦無感覺,但年輕一代,又的確正在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只是這些品牌夾在政治動盪年代,影響力又不足以代表香港;有學者甚至提出,大陸公司變「香港註冊公司」,實質溝淡了「真香港人公司」云云…總之,無論是資金來源抑或產地,有感「香港品牌」正處於史無前例的大變局之中。

【相關搜尋】港企染紅

===============

精選資訊網站「中環街市」 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