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立法打擊「假新聞」︰國安法下的新責任?如何保障新聞自由和人權?

(林泓宣,香港人權資訊中心研究員。香港人權資訊中心旨在向公眾提供有關香港的人權、法治及政治發展的最新和可靠的資訊。)

2021年10月,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其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並在維護國家安全的篇幅中,提出「檢視或激活現有法例,確保在全面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上,執行部門有法可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並交由當時擔任政務司司長的李家超統籌有關打擊假新聞、保障網絡安全等工作。同時,政府列出計劃提交予第七屆立法會的立法建議清單,當中包括「研究和檢視應否修訂或制定法例,以打擊在社交媒體散播假新聞和仇恨言論,以及侮辱公職人員的行為」。

2022年5月11日,有立法會議員於立法會會議上向政府提出口頭質詢,要求交代政府打擊假資訊的工作。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指當局已聘請顧問就虛假信息的問題進行研究;該研究已於2021年11月23日正式展開,並希望在2022年年中完成。

研究共分4個部份:第一階段會分析虛假資訊對社會的影響和本港現行規管的不足之處;第二階段研究了8個司法管轄區的法規及其執法經驗,涵蓋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盟、英國、法國、德國、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第三階段的研究會收集不同持份者對虛假資訊這議題的意見;而第四階段的研究會綜合所有研究資料,總結和推薦最合適的方案。

陳積志並指出,綜合國際經驗,並無一項單一法例可以完全應對所有虛假新聞或發布虛假信息的問題,而主要的應對手法是:第一,要有一個系統可察覺虛假信息;第二,辨別相關信息是否虛假;第三,作出處理,在大部分情況下是指迅速移除及作出澄清;第四,是執法,即如何懲罰相關人士。當局會從這4方面考慮打擊虛假資訊的工作。

2023年1月,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接受《商報》訪問時表示,有關虛假信息的研究仍在進行中,而他表示個人希望行業以自律形式規管不良信息、假信息的行為。他同時指出,有假新聞危害到國家安全,有人借用新聞報導發放政治信息。他認為《基本法》23條立法要達到防範、管理的功能,阻嚇外國勢力干預香港事務。

2019年8月31日,港鐵太子站發生防暴警察無差別的毆打乘客後,大量市民不滿並包圍太子站。
2019年8月31日,港鐵太子站發生防暴警察無差別的毆打乘客後,大量市民不滿並包圍太子站。

反修例示威浪潮之後

香港政府視「假新聞」、「虛假信息」為需要規管的社會問題,可追溯至2019年的反修例示威浪潮,一場自九七主權移交以來前所未見的社會衝突和管治危機。政府官員自此逐步把「假新聞」、「虛假信息」與國家安全的議題扣連。

2019年,港府因提出《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協助法例(修訂)條例草案》,引起社會廣泛爭議。公民社會指責如通過有關修訂,政府將擁有把疑犯引渡至中國受審的權力,破壞《基本法》下的人權保障和自由。由此,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香港發生了持續多月的大型示威浪潮,參與示威的市民和警察之間出現多次衝突;截至2022年10月底,共有10279名市民被捕,當中2915人已完成或正進行司法程序。

港府把衝突歸咎於外國勢力的干預、假新聞和假信息對市民造成誤導及煽動。2019年11月6日,時任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現任行政長官)在回應立法會質詢時便指,「網上或社交媒體流傳很多虛假消息,特別是大量針對警隊的假新聞和沒有確實證據的指控。這些未經證實的消息大多扭曲事實,製造社會恐慌,更加深社會的對立和分化,破壞警隊和市民的關係。」而時任警務處處長鄧炳強亦警隊被抹黑,市民看了假消息信以為真,而「令他們低民望」。

事實上,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政府和警方因處理示威的手法而備受公眾批評,當中3個事件甚具代表性,包括2019年7月21日元朗港鐵站白衣人襲擊事件,警方被指與黑社會勾結,故意任由白衣人攻擊站內的市民和示威者;2019年8月31日防暴警察於太子地鐵站內驅散示威者,傳言有警察把示威者打死;警方使用新屋嶺扣留中心拘留被捕示威者,傳言示威者在扣留期間被凌辱、虐打、性侵。

警方曾多次回應及否認這些指控,但質疑和拒絕相信警方解釋的民眾仍明顯存在。當時,公民團體及公眾一直要求政府成立法定的獨立調查委員會作出調查,但政府拒絕採納意見。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331-hongkong-combating-false-information/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