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斐森:離任不涉政治原因

港大校長馬斐森昨交代辭職理由,他指愛丁堡大學卓越的學術表現,又坐落在父親家鄉,形容是難得機會。

【星島日報報道】將於明年一月離任的香港大學校長馬斐森,昨公開交代辭職理由,他指愛丁堡大學卓越的學術表現,又座落在父親家鄉,形容對自己是難得機會,而金錢對他並不重要,即使「跳槽」會大幅減薪亦選擇離開。他又強調離任不涉政治原因,與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關係亦良好。 馬斐森在宣布辭職後,昨首度會見傳媒,他對自己未完成五年任期便離任感抱歉,亦理解有人指其決定是不負責任的批評。他解釋選擇返英國出任愛丁堡大學校長,個人因素是「重要原因」,特別是蘇格蘭是自己家鄉,相信父親對他出任新職感到欣慰。 他透露幾個月前有獵頭公司向他招手,自己在聖誕前後兩次到當地,又形容該校是英國以至歐洲的一流大學,承認「跳槽」後大幅減薪,但認為「金錢不是最重要」,花了逾月時間與家人商討後作出決定,形容機會何時來到,往往無人預知。 他透露愛丁堡大學期望他盡快履新,但亦知悉他在港大有一年通知期,故沒有要求對方讓他完成港大五年任期始到任。被問到有否獲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挽留,他指周三通知李國章辭職的決定,沒有討論其他事情。 馬斐森亦否認坊間指他離任與政治有關的說法,認為香港是政治複雜的地方,校長工作亦是政治複雜的工作,「我享受這份工作,喜歡這樣的複雜性,我已盡力為大學爭取最大利益」。他又指蘇格蘭也是政治複雜的地方,重申政治原因並非他的考慮。 馬斐森又強調與李國章關係良好,指李履行為港大謀求最大利益、不涉足大學日常運作的承諾,認同李是稱職的校委會主席。被問到任內經歷副校長遴選風波、校委會被衝擊等爭議,馬斐森不認同自己是「輸家」,認為校委會內表達不同立場與意見是健康的表現,又指重申自己反對暴力的立場,認為學生可透過安全、理性與和平方式表達訴求,強調他並非形容學生是「暴民(Mob)」,只是不能容忍「暴民統治(mob rule)」。 港大正值農曆新年假期,下周一始正式復課,校園昨氣氛平靜,民主牆亦未見提及馬斐森離任的大字報。就讀會計系四年級的邵同學坦言,不相信校委會主席李國章稱「沒人逼走」馬斐森的說法,理解馬承受政治壓力,她期望下任校長能夠堅持信念,不會成為校委會的「傀儡」。就讀社會科學一年級的黃同學則認為,港大國際化仍有改善空間,期望下任校長表現更親民,與學生拉近距離。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