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氧治療可治糖尿病等 14 種病症 降患癌骨枯機率 醫生:如恢復健康的摩打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爛腳」的病徵,但腿部的潰爛傷口往往久未癒合;受困火災現場的傷者通常會因為吸入過多一氧化碳,因而急性中毒;原來這些看起來截然不同的疾病,同樣可以接受高壓氧治療,助病人度過困厄康復過來。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高壓氧醫學小組主席歐陽君亮醫生接受《Yahoo新聞》專訪時表示,高壓氧治療能顯著改善慢性病人不易癒合的傷口,如糖尿病足、慢性潰瘍等,甚至針對接受放射性治療後的癌症患者,更可以發揮「預防後遺症」的神奇治療成效。雖然這種較新興的治療現時在香港未如國外般普及,但歐陽醫生盼市民大眾及同行可增加對高壓氧治療的認識及接受程度。

吸純氧可治 14 種病症

歐陽醫生憶述,早年曾有一名中年女士接受頸部手術時,氣泡突然走進病人的動靜脈,導致她空氣栓塞,出現疑似中風的跡象,幸好及時將病人送至昂船洲的高壓氧艙接受治療,讓她的身體加壓,吸入 100% 的純氧氣,令病人呼氧量比平日空氣中的氧氣多出高達 20 倍,變相讓血液內的含氧量提高,加速病人的血液循環,結果那名女士的身體很快康復。

歐陽醫生指,高壓氧氣以往主要用於治療減壓症,又俗稱潛水夫病,故名思義即潛水員深潛返回水面過程中,上升過快或減壓不當時,會造成身體內多餘的氣體來不及排掉而產生氣泡,情況嚴重則會堵塞血管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身體缺氧。另外,他續舉例在地底工作的工人亦易於罹患此病。

根據「高壓暨海底醫學會」指引,高壓氧艙現時可治療 14 種病症,包括一氧化碳中毒、氣體栓塞,以及放射性治療後引發的創傷。不過,若病人患有氣胸或幽閉恐懼症,都不適合進艙接受治療。一般而言,慢性病人需接受約 30 次的治療,每次為一個半小時,治療時間即約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左右;而急性病人的治療次數會相對較少,但一次療程可長達 4 個多小時。

全港暫時只有東區醫院設有高壓氧治療中心。
全港暫時只有東區醫院設有高壓氧治療中心。

傷口癒合快亦降化療後骨枯機率

歐陽醫生八年前曾遠赴澳洲悉尼受訓。於澳洲醫院受訓期間,他親眼見證許多患慢性疾病的病人如何出現轉變。他續分享,「有許多病人即使持續服用抗生素、定期進出醫院清洗傷口好幾年,慢性傷口潰瘍亦未見好轉」,但他們卻在接受三星期的高壓氧治療後,傷口明顯開始有癒合的跡象,甚至在完成六星期的治療後亦能繼續自行痊愈。歐陽醫生形容,高壓氧治療如同促使病人恢復健康的摩打,一旦啟動開關掣後,便賦予病人自然痊愈創傷的能力。

不少癌症病人在接受化療後,下頷骨可能會在 3 至 10 年後出現骨枯,假如病人在病情穩定下接受高壓氧治療,歐陽醫生指可有效將罹患骨枯的機率由六七成大大降低至三成,宛如發揮預防疾病的作用。除此之外,治療更能應用至企圖燒炭自殺的傷者身上,預防他們將來因吸入過多一氧化碳而有精神病後遺症的風險。

勿攜易燃物品入艙 可引爆炸

目前除了消防處在昂船洲提供高壓氧艙外,由於建造成本高昂以及佔用地方大,全港暫時只有東區醫院設有高壓氧治療中心,而興建中的啟德區新醫院亦將會開設第二個高壓氧治療中心。歐陽醫生形容香港在高壓氧治療方面較遲起步,盼望更多醫生認識這項治療,再進一步了解治療可應用到哪些臨床病徵上,為病人提供多一項療程的選擇。

縱然在醫學上已證實高壓氧氣治療安全,惟歐陽醫生表示仍存有一定風險,包括進入高壓氧艙內須應承受突如其來的壓力轉變,有些病人無法自我調節反壓,會感到耳朵痛或導致耳膜受損,即使是醫護人員亦會發生這個情況;而在較罕見的情況下,病人或會出現氧中毒,致肌肉抽搐,不過機率甚低。

另外,由於純氧環境易燃,他亦提醒市民切勿攜帶易燃物品入艙,例如手機、火機等,他提到以往意大利曾有病人不慎將冬天使用的暖包一併帶進高壓氧艙,結果不幸發生爆炸意外。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高壓氧醫學小組主席歐陽君亮醫生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高壓氧醫學小組主席歐陽君亮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