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萬獎勵金催生非「靈丹妙藥」 議員促法例應與時並進符合利益

【on.cc東網專訊】政府為鼓勵生育,去年推出2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計劃,但有議員斥並非「靈丹妙藥」,育齡群體生育意願低,他們認為生育成本高,因此政府生育政策應針對這些因素,也有議員建議政府需要更改過時法例,如人類生殖科技條例、父母與子女條例。

議員江玉歡表示香港正面臨老年化、少子化的問題,導致加重社福開支的壓力,也削弱香港低稅率、人才充裕的優勢。她表示生育率下行是全球的趨勢,而育齡群體生育意願低,他們認為生育成本高,因此政府生育政策應針對這些因素。她又表示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2萬元生育獎勵金,但輔助生育的措施有限,認為政府向新生嬰兒家庭派發現金的成效並非「靈丹妙藥」。舉例指新加坡早在23年前推出累進式資助計劃,誕下兩胎以下的家庭可以獲取62000港元,但數據顯示生育率不升反跌,她建議可參考日本東京都去年推出凍卵津貼計劃。

議員葉劉淑儀表示生殖科技條例20年前通過,現在已經過時,反問當局「乜嘢人係最想生細路哥同埋會好好照顧,好似我同林琳議員咁樣嘅人」、「年紀大先生,生出來非常寶貴」。她舉例指自己39歲才生小孩,也選擇用了生殖科技。她又表示原訟法庭去年9月有一宗判決,一對同性伴侶被承認為代孕子女的父母,但仍未看到政府檢討法例。她又引述最近禁煙的措施,指當局重視禁煙,但協助香港市民提高生育率同樣重要,希望當局可以反省哪個更符合公眾利益。

法律界議員林新強表示目前主要規管輔助生育兩條法例,即人類生殖科技條例、父母與子女條例,都存在缺陷和漏洞,如不鼓勵市民使用輔助生育,更限制生殖科技的商業應用;他又表示代母產子早已在香港存在20多年,但條例實際上禁止,且代母所生的子女面對法律問題,也沒有法律保障這些子女的權益。而香港現在每名婦女只生育0.8名子女,離婚率高達50%,政府需要保障此類子女未來能有好的成長。他呼籲政府盡快為子女法律程序父母責任條例立法。

議員林振昇表示即使有輔助醫療生育的技術,也需要政府有足夠的政策配套支援。建議政府可推出公私營協作,他指目前醫管局有3間醫院提供生育評估和試管嬰兒的門診服務,但輪候時間十分長,例如接受生育評估約要等7至12個月;體外受精治療由接受諮詢到接受療程需時約4至7個月,希望政府資助部分市民,讓有需要市民可選擇到私人醫療機構獲得服務。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