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瑜伽老師切除乳房腹部留40cm疤痕 開班鼓勵乳癌患者

Charmaine在2020年5月確診第一期乳癌,先做了單邊乳房全切及重建手術,再進行四次多西紫杉醇化療,現時正服用為期五年的抗荷爾蒙藥物。作為乳癌康復者,她切身體會到同路人在復元路上面對的挑戰,於是成立社企工作室,盼以瑜伽教授她們照顧身心靈。

40歲始做乳房檢查 「諗番起係遲咗」

Char自問非常注重健康,不吃生冷食物、早睡早起,練習瑜伽多年,確診前一年更考到教練牌。加上有一份穩定的財務工作,和家人相處和睦,沒半點生活壓力,因此沒想過乳癌會悄悄找上門。「我有個閨蜜19年確診乳癌,身邊的女性朋友才響起警號去做身體檢查。那次是我第一次做乳房造影檢查,就發現一側乳房有不尋常的鈣化點,懷疑是壞死的乳癌細胞。我已經過了四字頭,回想起來是遲了。」醫生建議她在電腦掃描引導下進行「抽針」,拿細胞去化驗。她回憶:「總共抽了14針,胸部都瘀青了,但成功發現我有多發性的微小鈣化點,遍佈一側乳房。」
原來,乳癌不一定會摸到腫塊,憑着幾顆塵一樣的鈣化點,初步確診她患上原位癌,即最早期乳癌,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層,未侵蝕附近组織。雖然沒有即時生命危險,但若不及早治療仍有機會擴散,「我當時很害怕,因為基本上切掉所有的癌細胞,乳房就會變形。」

同步切除重建乳房 視40公分疤痕是戰績

醫生建議她同步接受乳房切除及重建手術,即清除癌細胞後,將其中一條腹直肌移植到胸部。如此一來 ,踏入手術室前後,乳房都不會有一點「缺失」。雖然手術後腹部留下一條40公分長的大疤痕,未來能否再做高難度瑜伽動作仍是未知數,Char卻不改樂觀性格:「那是我的戰績,看到它我覺得自己是烈女。」

不過,原本以為手術就是「打大佬」,咬緊牙關很快會渡過難關,沒想到手術期間再發現一顆約1公分的腫瘤,切除後經基因化驗發現屬入侵性腫瘤,必須配合化療以減低復發機會。化療在她身上的副作用很明顯,包括盜汗、禿頭、耳鳴、視力模糊、疲倦,甚至很難控制便意,但她選擇專注在自己可控的事情,開始學拍片分享治療心得。她的第一條短片,是教如何在醫院的床上活動身體。原來,接受完重建手術的患者,為免拉扯腹部傷口,要捲曲身體臥床好幾天,重新「排位」的肌肉也會緊繃得讓人渾身不自在,她就自己實戰,拉伸腳腕、活動盆骨,動得多少是多少,積極探索這副新身體的可能性。

開辦粉紅瑜伽教室 倡脫下假髮義乳做自己

大病痊癒一年半,Char成立了一間瑜珈社企工作室,特別關愛癌症戰士的需要。「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説,手術後非常容易駝背,矯形外科醫生也勸喻我們早點進行手部復康運動,因為傷口組織一旦纖維化,會大幅影響肢體靈活度。有些同路人術後兩三年,雙手的活動幅度仍然很不平衡。」她透露,疤痕不只影響身體一小部分,還會拉動其他肌肉,一段時間沒有活動手部,腰部和肩膀都會感覺繃緊,所以復康運動是一輩子的功課。不過她提醒,乳癌患者不該勉强自己,「例如切除腋下淋巴的患者,不能勉強做負重運動,因為手術手過分使力或會影響淋巴排水系統,更容易有淋巴水腫,所以我會特別照顧不同姐妹的需要,設計適合他們的動作。」
除了復康康需要,她還希望凝聚一班姐妹,毋懼旁人眼光,坦誠接受自己。「我也經歷過帶着假髮去外面的瑜伽舘上課,好擔心假髮會移位、掉下來很尷尬。我的粉紅瑜伽班,歡迎所有癌症戰士脫下假髮、義乳,大家都是同路人,可以舒服自在做運動。」

Char認為乳癌患者的復康運動要持續一輩子,坦言兩三天不動腰背會非常緊繃。

Char開設粉紅瑜伽班,特別照顧乳癌患者需要。

密切留意8杯水 Meditorial 動向!立即CLS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