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疫情速報】(20:00)
【Now新聞台】2023年5月10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速報:
最新:(2000)
科興本月內向私人市場供應新冠滅活疫苗。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確診。
莫德納Omicron BA.4及BA.5二價疫苗獲批在港使用。
盧寵茂:暫不考慮增加疫苗接種點及提供接種加強針。
男子認以1千元行賄護士換假針紙,還柙候判。
美國周五取消外國旅客新冠疫苗接種規定。
有用連結:
【患者須知與快速檢測】
【疫苗接種】
【病毒檢測】
【Now新聞台】2023年5月10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速報:
最新:(2000)
科興本月內向私人市場供應新冠滅活疫苗。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確診。
莫德納Omicron BA.4及BA.5二價疫苗獲批在港使用。
盧寵茂:暫不考慮增加疫苗接種點及提供接種加強針。
男子認以1千元行賄護士換假針紙,還柙候判。
美國周五取消外國旅客新冠疫苗接種規定。
有用連結:
【患者須知與快速檢測】
【疫苗接種】
【病毒檢測】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斬人案,兩名女子捱斬傷重不治。有急症室醫生表示,如不幸遇襲,在清醒情況下,可以三招自救,包括用力按壓出血位、將受傷的肢體舉高於心臟位置,以及平躺保持血液供應大腦;而施救者則不宜搬動傷者,若傷者失去呼吸心跳,即可以心外壓施救,爭取生還機會。
有網民上傳照片,顯示在港鐵月台候車時,遇到2名身穿晚裝外國女子,其中1人手持疑似電子煙吸食,在車站內吞雲吐霧,當職員一靠近她就收起,很難當場找出證據。根據《港鐵附例》第23條,鐵路處所內禁止吸煙,最高處罰為罰款5,000元。 衞生署推出「六月.戒煙月」推廣活動,向市民推廣無煙生活,以降低患上吸煙相關疾病和死亡風險。衞生署透過全港200多間社區藥房免費派發的一星期戒煙藥物試用裝。 強調使用煙草產品對健康構成的威脅,並提倡有效的控煙政策以減少煙草產品的使用。今年「世界無煙日」的主題是「種植糧食,而非煙草」。煙草種植不但危害健康,還加劇了全球糧食危機。 衞生署表示,尼古丁替代療法的療程一般約8至12星期,吸煙人士試用一星期藥物後若決心戒煙,可預約非政府機構免費戒煙服務繼續跟進。
做運動,除了消磨時間外,當然也會想強身健體。運動過程固然重要,但原來運動後同樣有些事不能做,嚴重的話甚至有機會影響健康?以下就為大家整理出9個運動後的禁忌及注意事項,讓大家的運動成效能事半功倍!
政府日前將新冠病毒應變級別由「緊急」調低至「戒備」。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日(1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新冠病毒肆虐三年,殺傷力與感冒傷風已沒太大分別,認為現時調低應變級別已經有所落後。 何栢良指,以往市民對新冠病毒未有免疫力,亦未有藥物治療時,政府須緊密監測及實時公布資訊,希望採用圍堵或「清零」政策,
【on.cc東網專訊】廣華醫院新急症室本周三(5月31日)啟用,院方今日(6月2日)表示,注意到自新急症室投入服務後,近日到急症室求診的病人數目顯著上升,由平日約300人上升至超過400人,其中大部分為次緊急或非緊急病人,導致部分病人有可能需要等候較長時間。
政府日前宣布調低新冠疫情應變級別由「緊急」至「戒備」,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認為是合適做法,他指出,現時新冠病毒對香港社會的影響已大幅減低,與傷風感冒沒有分別,世界各地應對新冠病疫情爆發的社交距離或針對性措施,基本上已全部取消,香港的做法甚至有少少落後了。 何栢良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各方估算超過9成市民應已有混合免疫,現時監察及資訊發放應與其他風土病、呼吸道感染看齊。他說,與疫情相關的每日資訊發放,或對市民心理上有負面影響,取消每日公布對市民是好事。 至於是否需要繼續戴口罩,何栢良說,隨住病毒越變越弱,澳洲及英國也有數據指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併發症風險已大幅下降10倍至20倍,因此應該平衡戴口罩對兒童衍生的負面影響。 他認為,口罩對學生學習及人與人之間交往造成距離,在學校健康的兒童,如本身沒有病徵,毋須戴口罩,幫兒童盡快建立學生之間社交來往,如果有不舒服,到門診、醫院、安老院等,或免疫力低人士到人多地方,可戴口罩,但其他一般兒童成年人,外出毋須戴口罩。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社交媒體表示,他在新冠病毒檢測陰性4天後復陽,但他感覺良好。 李顯龍在上月22日首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6日後來測結果轉為陰性,今次是他受感染後不到兩周時間再次檢測結果呈陽性。 李顯龍表示,醫生說這是感染後的反彈現象,發生在5%至10%的病例中。雖然與最初的感染相比風險並不高,但仍有傳染性。醫生建議他自我隔離,直到檢測結果呈陰性。
廣華醫院表示,自新急症室投入服務後,近日到急症室求診的病人數目顯著上升,由平日約300人上升至超過400人,大部分為次緊急或非緊急病人,導致部分病人有可能需要等候較長時間。 院方表示,為確保有緊急醫療需要的病人可適時獲得急症服務,呼籲病情穩定及輕微的非緊急病人,應盡量到普通科門診或私家醫生接受治療,醫院會繼續按照病人病情的輕重緩急提供合適的治療。
【本報訊】衞生署早前指出社會廣泛使用新冠抗病毒藥,有助減低新冠病毒的威脅。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逾14,000名確診新冠的院舍長者數據,證實新冠口服藥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和帕克斯洛維德(Nirmatrelvir/ Ritonavir,或稱為Paxlovid)可有效降低院舍長者入院風險54%及重症率65至83%。面對近期感染數字回升,有關研究結果可為院舍及社區長者提供實證參考,鼓勵他們染病後盡快使用口服藥。研究已在國際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發表。
廣華醫院內科病房一名75歲男病人於上月29日確診帶有耳念珠菌,接受治療期間因自身疾病離世。院方展開追蹤篩查,再發現多一名曾經與該名病人入住同一病房的83歲女病人帶有耳念珠菌,並無感染徵狀,該病人仍然留醫,接受隔離治療,情況穩定。 醫院會根據既定指引,繼續對病人的緊密接觸者展開追蹤篩查,並加強各項感染控制措施。醫院會繼續緊密監察病人的情況,並已將個案呈報醫管局及衞生防護中心跟進。
中文大學一項研究證實,兩款新冠口服藥有效減低安老院舍長者超過五成的入院風險,以及降低超過六成半的重症率。 醫學院研究團隊表示,現時病毒較去年研究時出現變種,但兩種藥物依然有效,長者的長期病患在過去一年可能惡化,如果再次感染新冠,醫護人員應盡可能處方口服藥。
安老院舍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公佈最新研究,以去年確診新冠的院舍長者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新冠口服藥有效降低院舍長者五成入院風險及防止病情惡化,建議醫護可適時向長者處方口服藥。團隊已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 撰文:Yuuki@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Momentum studio@Shutterstock、Hananeko_Studio@Shutterstock、DG FotoStock@Shutterstock │ 資料來源: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
【本報訊】香港醫學會由去年起推出「成人免疫接種」公眾教育計劃,於昨日舉辦啟動禮,並公布推展新年度計劃,呼籲市民因應年齡及身體狀況,接種新冠肺炎、流感、肺炎球菌、帶狀疱疹、HPV及百日咳6種疫苗。醫學會指出,市民往往小看疾病的嚴重性,但嚴重時足以致命,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感染及患上重症的最有效方法。該會會長鄭志文亦指,現時不少市民抱有「疫苗猶豫」的情況,對接種疫苗持懷疑及擔心。
【Now新聞台】有成功接受心臟移植病人呼籲市民踴躍登記器官捐贈,毋須顧慮太多。 71歲的曾先生20多年前心臟出現問題,隨着年紀增長,心臟功能日差,7年前成功移植心臟;而61歲的馬先生7年前心臟功能只剩下約3成,3年前成功配對合適心臟。他們形容成功換心猶如死裡逃生,可以展開新生命,期望用自身經歷推廣器官捐贈。對於近期多人取消器官捐贈登記,兩人都指希望更多香港人無私奉獻。心臟移植病人曾永鏗:「人始終要走的,走的時候,體內的內臟還是活生生的、是可以用的,為何不可以傳給下一代或是給其他人呢?現時多數在香港土葬已經很少,多數都要火葬,貿貿然把自己不要的東西燒了,好像很可惜。」心臟移植病人馬暢初:「第一身經歷過換心病人,感覺是我們需要捐贈者的無私,我們的考慮是第一身。剛才你說政府把關的事,坦白說我是沒有考慮,因為可能病到快要暈倒,不知明天的事。」目前有80名病人正等候心臟移植,今年第一季有3個人成功接受心臟移植。#要聞
戰場上最艱巨的任務往往由特種部隊執行,他們配備各種重型武器衝鋒陷陣,更有賴合作無間的團隊去完成任務。醫院內也有這樣一支部隊:他們隨時候命,並用各種裝備去支援器官衰竭的病人。
本港目前有大約80名病人正等候心臟移植,截至3月底,今年共有3宗遺體心臟器官捐贈。 本身是器官移植受贈者的香港心臟移植協康會主席曾永鏗說,器官捐贈十分重要,不只幫助病人重生,亦對病人的家屬和朋友帶來很大幫助。對於最近取消器官捐贈登記的數字增加,曾永鏗說,人始終有逝世的一日,但離世時器官仍然可以移植給別人使用,如果將這些器官火化燒掉,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同樣是器官移植受贈者的馬暢初形容,器官捐贈是給病人「第二生命」,希望更多市民人願意捐贈器官,他認為,只要設身處地思考,想像自己是病人,就會明白器官移植的重要。 葛量洪醫院心臟內科病房經理鄭嘉恩表示,心臟移植需要根據病人的血型、長高、體重等因素,配對合適的遺體心臟。而每年都有部份病人苦等多時,仍未能等到合適的遺體心臟進行移植,最終離世。
本港開展心臟移植服務30年,至今逾250名病人獲捐贈新心臟,惟成功配對合適的心臟非易事。醫院管理局昨日邀請兩名曾接受心臟移植的康復者分享心路歷程,二人均十分感謝捐贈者及其家屬願意無私奉獻,傳承大愛,更形容接受心臟移植後如同重生,不斷思考如何珍惜新心臟及回饋社會。其中一名受贈者回應近日本港與內地研究器官捐贈互通一事時指,本港市民對器官捐贈顧慮太多,若想到「自己就是下一個需要器官捐贈的病人」便不會再顧忌。
永昕 (4726-TW) 今 (1) 日宣布,位於新竹生醫園區第二生技大樓內的細胞治療先導工廠開始動工,第一階段先建置 50 公升的異體細胞治療 PIC/S GMP 工廠,預計 2024 年完工。
合一 (4743-TW) 與中天 (上海) 共同開發廣效性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小核酸新藥 SNS812,繼完成美國一期臨床試驗後,向美國 FDA 提出二期臨床試驗申請,目標第三季展開試驗並開始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