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疫情速報】(12:15)
【Now新聞台】2023年5月12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速報:
最新:(1215)
新冠口服藥延長有效期,醫管局稱仍有藥效,正更改藥物標籤;傳染病專家則指當局應主動解說。
有用連結:
【患者須知與快速檢測】
【疫苗接種】
【病毒檢測】
#要聞
【Now新聞台】2023年5月12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速報:
最新:(1215)
新冠口服藥延長有效期,醫管局稱仍有藥效,正更改藥物標籤;傳染病專家則指當局應主動解說。
有用連結:
【患者須知與快速檢測】
【疫苗接種】
【病毒檢測】
#要聞
近日,據報道,一名57歲男子通過吃麥當勞100天的方式成功減肥。他的體重從108公斤降至81.4公斤。該男子每天三餐均食用麥當勞快餐,但按照自己設定的規則只能吃下所點餐品的一半,並且可以選擇任何自己想要的食物,包括甜點。此外,這位男子堅持每天只吃三餐,而不吃零食,並用白開水代替蘇打水。每天的喝水量大約在2400-2700毫升之間。目前,他已經實現了減肥的目標,並製定了其他目標來保持體重,其中包括繼續鍛煉和進一步減少餐量。
泰國近日有一名24歲男子食榴槤飲完啤酒後暴斃,引起香港社會注意,原來食榴槤有諸多禁忌!文中會細數6款與榴槤相剋的食物,除啤酒外,原來可樂、牛肉等與榴槤同食都會對身體有危險;除此之外,6類人士原來都不適合食榴槤,輕則使人頭痛,重則令人性命有危險!讀者快觀看下文,以免誤食榴槤,出事時後悔莫及!
日前荷里活廣場發生涉嫌謀殺案,39歲男性疑犯一直需接受葵涌醫院精神科門診跟進。有精神醫學教授認為本港精神科醫生人手不足,期望當局短期內可促進公私營醫療合作項目。有社區幹事更希望在訓練醫護人員時,可強化精神科的培訓。議員則建議,港府可參考新加坡政策,短期內設立更多精神科診所。
本港每6對夫婦便有一對不育。近年本港尋求卵子精子冷凍保存的個案倍增,凍存的卵子總數由2019年約5,000個,增至2021年逾12,000個,升幅達1.4倍;而凍存的精液樣本亦由6,500個升至逾8,300個,增幅近三成。有生殖醫學中心透過輔助生殖醫學技術,為中港兩地不育夫婦提供治療方案,並助早日識別隱性疾病遺傳個案。
過去數月不少人外遊,相信到暑假外遊人數又達高峰,當中包括心臟病及三高患者。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提醒,患者出發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避免前往溫差過大的地方,進食要節制,亦要隨身帶備足夠的藥物,旅行才可安心又放心。 心臟病及三高患者計劃旅行前,建議先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病情是否受控及藥物是否適合,並向醫生列出行程以供評估
青光眼是導致失明主因之一,由於早期症狀難察覺,不少人發現時已喪失視力。本港至今仍未有青光眼篩查,為此奧比斯與香港大學眼科學系聯合首推「視」不宜遲—青光眼人工智能ROTA篩查計劃,為逾3,000名隨機選擇年滿50歲的香港永久居民公屋住戶提供免費全面眼科檢查服務。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謀殺案中被捕的男子,有精神病記錄。醫管局回覆查詢時表示,有關病人在葵涌醫院精神科門診跟進,最後一次覆診日期為3月7日,原定下次覆診日為本月6日;另外,有關病人曾於上月29日接受個案經理提供的社區外展探訪服務。 另外,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出,根據外國相關數據,涉及嚴重精神病的暴力事件,佔整體暴力數字少於5%,屬於較少數,香港情況應大致相若。 他提到,部分個案或需入院跟進,但基於病人本身意願或家人對診斷的誤解,可能對住院建議卻步,希望各界更多了解並認識精神健康,如果有需要應與專業團隊商討如何處理。 麥永接說,一般來說,會視乎患者的臨床狀況,包括情緒是否穩定、風險評估因素、家人的觀察等,以釐定覆診期。他說,如果是新症並情況較緊急,或相隔數天便要覆診;但如果情況穩定,覆診時間會由數星期至半年不等。 麥永接說,如果患者未有定時服藥、不覆診等,或會增加復發機會。復發初期會有症狀,包括失眠、容易暴躁、疑心重、胡言亂語,家人及照顧者要多加留意。
衞生防護中心密切監察內地新增一宗人類感染甲型禽流感H5N6個案,呼籲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期間,時刻保持個人、食物和環境衛生。 個案涉及一名住在四川南充的54歲女子,發病前曾接觸活家禽。她上月19日出現病徵,同日入院接受治療,情況嚴重。 自2014年至今,內地衞生當局通報共84宗人類感染甲型禽流感H5N6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說,所有新型甲型流感,包括H5N6,在香港均為法定須呈報傳染病。市民如到內地或其他受影響地區,緊記避免到濕貨街市、活禽市場或農場。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上周五發生謀殺案,有精神病紀錄的39歲男疑犯被暫控兩項謀殺罪,今早提堂。有學者關注本港精神健康服務不足的問題,認為本港現有精神科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工作量極大,直言若不增撥資源將難以解決問題。有註冊社工建議港府效法台灣,資助精神病患者打「長效針劑」,有助減少復發。另外,兇案現場已解封,附近商戶陸續恢復營業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於2017年12月成立,就精神健康政策向政府提供意見,因此2022年施政報告提及將會增加醫管局註冊護士(精神科)及個案經理人手。有關精神分裂患者的照顧,現時都傾向採用外國常用的模式,社區照顧而非住院照料,亦因而需要更多精神科護士及個案經理到患者家中探訪。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日前發生駭人謀殺案釀兩死,初步調查指疑兇有精神病紀錄,事件引起大眾關注精神健康問題。有社會學系學者指出,本港精神健康服務存有不足,建議政府增撥資源及人手改善制度,並為服務設置分流,縮短患者輪候覆診的時間。至於當局跟進嚴重精神病患者的個案經理人手比例仍未達標,有團體擔心醫護流失致未能追上服務需求。
【本報綜合報道】澳門新冠疫情持續。當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昨日表示,前日新增132名新冠診患者,沒有新增新冠病毒感染個案需入住醫療設施;沒有因新冠病毒感染離世的個案。
【on.cc東網專訊】澳門新冠疫情持續。當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今日(4日)表示,昨(3日)新增132名新冠診患者,沒有新增新冠病毒感染個案需入住醫療設施;沒有因新冠病毒感染離世的個案。
【Now新聞台】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謀殺案,繼續有市民到場悼念死者,對於疑兇有精神病紀錄,有學者認為,政府應檢視政策加強支援精神病患者。 事發後兩日,市民繼續到案發現場悼念兩位死者,心意卡和鮮花擺滿了幾個紙箱。市民:「心不太舒服,所以帶同我的兒子前來拜祭他們,買鮮花送給他們,最好希望他們安息、一路好走。」市民:「我自己覺得政府應該要正視,這數年大家都壓力比較大,很多事的情緒上支援應該要給予多一點,應該要投放更多資源。」警方指被捕疑犯有精神病紀錄,引起社會關注現時的支援政策是否足夠,有學者認為,現時的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人手並不足夠,建議培訓註冊社工提供協助。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林一星:「香港大概有1.6至1.7萬活躍註冊社工,不活躍的也有一至兩萬,其中有部分可以再培訓及給予支援,令他們成為精神健康的人手。他們未必可以處理到思覺失調等較嚴重的,但普通情緒病例如憂鬱、壓力的處理,他們絕對可以幫忙。」林一星又指,現時精神健康服務在社區沒有分流制度,令患者或需要等待長時間才能接受治療,建議當局研究縮短患者的覆診時間至每月一次,甚至每兩星期一次。#要聞
平等機會委員會(平機會)昨公布「香港年輕殘疾人士從學校過渡至工作的有效策略的研究」結果,該研究之目的是探討年輕殘疾人士從中學/專上教育過渡至工作的經歷,以識別推動成功過渡的機制,並就制度層面支援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研究結果顯示逾36%年輕殘疾人士指老師未能了解他們因殘疾而導致的學習困難,36%人更曾遭同學取笑或排斥;專上教育的年輕殘疾人士之同類處境更差,分別佔逾四成。
深水埗桂林街發生倫常命案,醫管局深表關注,向死者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又說留意到部分市民可能會出現不安情緒,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會全力為市民提供情緒支援,有需要的市民可致電24小時專線2466 7350,毋須預約,專業醫護人員會提供協助。 醫管局又說,會加派人手全力為有需要的市民,包括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情緒支援,協助受影響市民盡快處理不安情緒。 發言人補充,自上星期五鑽石山發生的不幸事故後,截至今日中午12時,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接獲45宗個案,已由專業醫護人員提供情緒支援及協助。
【本報訊】本港連日發生多宗不幸事件掀起社會不安。截至昨午,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累計接獲45宗個案,需由專業醫護人員提供情緒支援。市民如有需要,可致電精神健康專線2466 7350,尋求專業醫護人員協助。
【本報訊】生活繁忙緊張,胃痛成為普遍的都市病之一。有機構表示,中醫認為胃痛有虛實之分,實證多為外邪、飲食、情志所傷;虛證多由於脾胃虛弱而引起。若外感寒邪,則有寒性胃痛,胃痛突然發作,受寒疼痛加重,熱敷或喝熱飲可以減輕疼痛症狀。機構建議,胃痛患者應有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樂觀情緒,防止過度勞累和緊張。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在電視節目上表示,本港新冠病毒感染已達高峰,相信未來兩三星期後會逐步回落,下月前會跌至較低水平;又預告在未來幾年內,每隔六個月便會出現一次小高峰,不過隨著本地混合免疫屏障愈高,每次高峰均會比上一次低。 孔繁毅指,高危人士可視乎需要,在室內地方,包括在一些公共交通工具上及人多的地方,繼續配戴口罩,但不建議學童戴口罩返學,認為會窒礙語言發展。 他指,現時流行的XBB病毒株,殺傷力與一般上呼吸道病毒無異,健康市民毋須再接種加強劑,至於高危人士則要留意新冠病毒與季節性流感在冬季夾擊,呼籲他們10月接種流感疫苗,若針對XBB的單價疫苗已面世,屆時亦可一併接種。 他表示,政府撤銷抗疫專家顧問團是合理做法,又建議政府各部門應回顧過去3年的抗疫政策,特別針對長者照顧、治療及人手調配,但無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進行檢討。(ca/u) ~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沙田啟思幼稚園(帝堡城)爆發急性腸胃炎個案,涉及23名學童及一名職員,4名學童已經求醫,當中3人需要入院,兩人經治理後已出院。其中一人的糞便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全部病人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說,個案涉及23名學童,包括11男12女,年齡介乎2至6歲,以及一名職員。他們自上月31日起陸續出現嘔吐、腹瀉和發燒等病徵。 根據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爆發個案中有學童曾於學校嘔吐,爆發較大機會屬人傳人或環境污染情況,涉及食物中毒的機會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