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 mini 評測:我原來沒有想像般喜愛迷你手機
當作主力機還是備用機來使用,也會直接影響預期。
智慧型手機尺寸持續往上跑,這是為了迎合現代人的螢幕時間愈來愈多而產生的潮流(或是陰謀)。但當中又有一種聲音說手機也太大了,單手操作不了就很難用,希望回歸過去的小尺寸。只是迷你機款的另一問題就是規格都似乎會不多不少的被閹割,不管是電池還是功能都有弱化版的感覺。iPhone 的 mini 款算是比較能滿足「迷你旗艦」的要求,在小巧的機身裡齊備 Apple 當時的各個特色功能。
來到 iPhone 13 系列,iPhone 13 mini 的升級尤其明顯,因為迷你手機被垢病的電量和效能剛好就有強化。作為同樣不太喜歡手機愈來愈大台的小編,這回直接來挑戰迷你 iPhone 款,看看到底迷你手機是否真的如此吸引,還是只是嘴上說說的。
外形
iPhone 13 mini 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老樣子,然而細項上的各種微調,卻又讓這款看起來與前代幾近一樣的新手機,不能再用舊款的配件(庫克:計劃通)。在三圍的部分,iPhone 13 mini 的高度和寬度都跟前代一樣(131.5 x 64.2),但厚度卻增加了微妙的 0.25mm,到了 7.65mm。感覺這並不是個很大的差距,但是當把 iPhone 13 mini 放到 iPhone 12 mini 的保護殼之中的話,就會發現有卡住。因為 iPhone 13 mini 的相機模組也一併改動了,雖然感覺相較前代的只有大了一丁點而已,但也已經足夠使得保護殼的相機開孔對不上,這樣就會造成更大的差距,導致老配件都不能沿用,大家乖乖去買新的吧。
同樣是有些許不同的部分還有重量,iPhone 13 mini 稍稍較前代重了 7g,這是什麼概念呢?一般真・無線耳機的每邊重量就是大概 7g(像是最近評測的 B&W PI7),如果是同門 AirPods 的話就是每邊 4g,那就是差不多一對加起來的總重。但其實不管是大小尺寸,還是重量的變化,一般人即使是拿在手上,大概也不會覺得有差異就是了。
無論在細部有如此多的變化,iPhone 13 mini 還是一台相當迷你的手機。拿在手上仍然輕巧,單手操作時的拇指可以輕鬆在整個虛擬鍵盤上面遊走,甚至能夠到螢幕瀏海處,去拉下通知中心和控制中心來做操作。這種不費力的操作體驗,就是迷你手機獨有的吸引之處。
螢幕
既然前段提到螢幕,那很自然也就進入新的段落。這回 iPhone 13 整個系列的螢幕瀏海,也就是擺放了 TrueDepth 原深感測鏡頭系統,也就是提供 Face ID 生物辨識的組件,佔據的螢幕空間會較前代減少了 28%。在把 iPhone 13 mini 和 iPhone 12 mini 的額頭貼額頭(嗯?那麼甜蜜?)的話,就會看到瀏海明顯是短了一些。可惜的是,即使這個額角的空間比較從前多了,但 Apple 似乎沒有好好善用,顯示的圖示還是跟前代的一樣。如果可以的話,至少把電池百分比給放進去也不錯嘛。
所以到底為什麼這片瀏海可以「變小」呢?原因可不是身體不好的脫髮所致,而是 Apple 把聽筒的位置改變了,由放在瀏海的正中央,變成貼近螢幕上方邊框的設計。是的,即使 iPhone 13 mini 的螢幕尺寸維持在 5.4 吋,但因為聽筒開孔不一樣,所以螢幕保護貼也是不能沿用舊款的喔。
iPhone 13 mini 的螢幕看起來好像是差不多,但在硬體規格上其實是有升級到。Apple 表示用於 iPhone 13 mini 的 Super Retina XDR 顯示器,最高亮度是提升了 28%(幸運數字喔?),由前代的 625 尼特提升至 800 尼特(HDR 同為 1,200 尼特),這部分的改進是讓 iPhone 13 mini 可以在大太陽底下,仍然能給使用者一個清晰的畫面。咦?這不會更耗電嗎?相反,Apple 是強調螢幕本身的耗電量比較前代更低,所以在拉上補下之後,螢幕亮度調高一點也沒問題啦。
實際的觀看體驗,iPhone 13 mini 的較高亮度是比較有感的升級,因為評測時間正值夏天,大太陽底下就很容易看到有差異。然而瀏海的變化真的比較難感受到,因為差的那一點點螢幕空間也不會多補足太多影片或遊戲畫面,顯示的系統內容也是老樣子的。反倒有些讀者說這小瀏海有像過去 Android 要模仿 iPhone 瀏海時的山寨感,但小編就覺得還好,多看一下就習慣了。
相機
在 iPhone 13 世代之中,相機的升級幅度是明顯的,甚至是直接反映到鏡頭尺寸之上。除了上面提到的相機模組有變大一點點之外,iPhone 13 mini 的鏡頭前玉明顯更大,模組高度也更高。其實拿同級的兄弟 iPhone 13 來看看就會知道,mini 款的相機模組是用上一樣的設計,所以相機整體變更大塊,甚至是鏡頭改為對角擺放,就可以猜想到機身裡頭的相機組件可想而知是巨大化了多少。
規格上,iPhone 13 mini 跟 iPhone 13 搭載同樣的 12MP 雙相機組合,由 f/1.6 的廣角相機和 f/2.4 的超廣角組成。特別是廣角相機,雖然光圈一樣,但因為 CMOS 更大、光線進入量提高了 47%,所以拍出來的相片能夠更銳利、更好看,配合引入了曾經為 iPhone 12 Pro Max 獨有的感應器移動式光學影像防震功能,在低光環境的拍攝也能更穩定。
是說,這顆新的廣角相機實在叫人驚艷,因為在晚上去拍攝鬧市街頭,快門速度居然能媲比日間、隨按隨拍,沒有要進入夜間模式來長曝的需要。更重要的當然是成像非常清晰,能夠捕捉精彩一刻,甚至有種拿著 Pro 款 iPhone 的感覺。
超廣角相機也很不錯,在高光差的環境拍攝,出來的成像都是清晰可用的,而且速度也足夠快,沒有過去超廣角相機會稍遜的感覺。
iPhone 13 全系列都支援攝影風格,這是一個源自專業單眼相機裡頭的相片風格,讓攝影師自行選定相片的色溫和色調。然而風格僅能在拍攝之前設定好,不能像濾鏡般在後製編輯工具再調整。小編覺得這個功能,可以讓 iPhone 用家也拍攝出「更有味道」的相片,因為 iPhone 的成色取向過去都是偏中性,很少會有「味精」的渲染,但為了照顧其他品牌轉投的用戶,加入「味精」的選項實在是提升 iPhone 玩味的明智之舉。
再來就是在發佈會上叫人嘖嘖稱奇的電影效果模式。是的,這個能夠自由轉變影片焦點,同時提供有如專業器材般淺景深的拍攝模式,是連迷你的 iPhone 13 mini 也能享用到。據 Apple 的解釋,這個神奇的功能是透過雙相機的配合而生,所以解釋了沒有 LIDAR 的 iPhone 13 和 iPhone 13 mini 為什麼也能用到,同時也是說明了前置相機同樣是能啟動電影效果模式,下面的示範片段就是以前置相機來拍攝的。
進一步的解說就是,系統是透過辨識物件而進行焦點改變,所以如果大家想要拍攝從物件轉換到人臉上的過場,就有可能會比較吃力,因為對焦點會蠻容易因為辨識到人像而跑掉,同時辨識對像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尺寸才會比較容易被抓到。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平常要拍微距物件的影片就不太合用,但拍攝人物故事就能大派用場了。至於拍攝規格上,電影效果模式是以 1080p 的 Dolby Vision HDR 來拍攝,所以畫面是絕對好看的。
只是這個電影效果模式是否真的適合大家使用呢?小編有所保留,因為一般消費者其實不太會花時間去構思一個需要運鏡的故事,而且還去後製,更多的是隨看、隨拍、隨分享。所以比起需要花時間去弄的「改變焦點功能」,電影效果模式的「淺景深效果」反而是大家最看重的部分,但這會否讓整個功能的重點跑偏呢?還是已經能達到 Apple 希望製造的專業感?無論如何,iPhone 13 系列在錄影部分的玩味有被確實提升就是了。
iOS 15
早前小編在 iPad mini(第 6 代)的評測之中,選了幾個在 iPadOS 15 中的新功能來介紹,來到 iPhone 13 mini 也自然會有啦。iOS 15 之中,小編獨愛原況文字 Live Text 功能,因為這是能把現實世界的文字內容轉化為數位的神奇工具,比較整齊的手寫文字都能準確辨識呢。而且 iPhone 版本的原況文字是可以在相機的取景窗口中直接選取,使用更直覺便利。
再來就是針對視訊會議的各項改進,畢竟 iPhone 還是一件通訊工具,當在 FaceTime、WhatsApp、Telegram 等的視訊會議 app 開啟時,控制中心(右上角拉下來的那個頁面)就會多增兩個選項:人像模式和麥克風模式,前者的功能是很直接的為使用者做背景模糊效果;後者就是會改變 iPhone 的收音模式,帶來人聲強化和全域收音的效果。
小編測試了一下這個麥克風模式,首先就是一般的語音通話和錄音機都是不會支援的,而目前 Apple 也沒有一個列表來說明什麼 app 有支援麥克風模式。不過感覺就是有同時打開相機和麥克風的 app 才會啟動,因為就像 IG 錄個 Stories 也開出現相關設定,所以應該是不限於視訊通話軟體來使用麥克風模式。同時使用方式並沒有限制於免提或耳機,第三方品牌耳機都能用。
在以 FaceTime 來稍作測試之後,麥克風模式的「關閉」就是一般的通話品質,人聲是清晰的,但背景雜音還是時有聽見;「語音隔離」就是能把人聲單獨留著,背景的雜音都能減少,而且效果是相當明顯的;「寬頻譜」就是把四方八面的聲音都收進去,目的就是要讓通話的對方可以聽到這邊的完整感覺,打比方說是有幾個親友一起在共用一台 iPhone 來談話(團拜時最常見到的畫面),不過在 iPhone 連上耳機時就不能使用這「寬頻譜」模式了。
續航力 + 效能
iPhone 13 mini 雖然說是同用 A15 仿生處理器,同樣是 6 核心 CPU 的架構,然而就跟 iPhone 13 一樣採用僅 4 核心 GPU 的「低配」版本,而非 iPhone 13 Pro、iPhone 13 Pro Max 和 iPad mini(第 6 代)的 5 核心 GPU「高配」版本。然而差了這一個 GPU 核心,是否就代表效能差很多呢?我們就來看看在評測工具的分數吧。
Geekbench 5 CPU:1,772(單核);4,538(多核)
Geekbench 5 Compute:10,523
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2,496
3D Mark Wild Life:9,154
在與 iPhone 13 Pro 和 iPad mini(第 6 代)的分數相比,其實是沒有太大的分別呢。所以大家對於 A15 仿生的兩個版本,可以不需要那麼執著吧。另外就是我們可以透過 Geekbench 5,看到 iPhone 13 mini 是具備 3.62GB RAM。套用 Apple 的一句話,就是他們是同時掌控了軟、硬體的開發,所以可以做到互相補足,不是只有單純追逐規格啦。
最後的一個測試項目就是續航力,這也是小編本人以及很多讀者朋友對於這款迷你的 iPhone 13 mini,抱著最大好奇心的一個環節。據 iFixit 的拆機,Apple 是給了一顆更大的 2,406mAh 的電池,較前代的 2,227mAh 雖然僅有一百多的差別,但也是有約 5% 的升幅了啦。
至於日常使用上,小編是沒有認真在用前代 iPhone 12 mini 的,但以 iPhone 12 Pro Max 的經驗,5G 連線的情況下來使用一整天的情況,續航力其實也只是剛好,所以是能想像 iPhone 12 mini 的用戶在去年有多慘。來到 iPhone 13 mini,小編有拿來做 5G 的 Wi-Fi 熱點一下子(一個小時左右),有看看 YouTube、拍照之類的,背景的 Find My 也有開啟。半天下來也就掉了一半電量,感覺是足夠一天的正常使用,但如果是重度用戶,會玩遊戲、經常在滑社交平台的話,那電量就可能會撐不住。
總結
在測試了一輪下來,先不說 iPhone 13 mini 的迷你機身和較小的螢幕,單看相機、運算效能和續航力的部分,這款小巧機型都能好好滿足大家在今天對於智慧型手機的期待。
然而 5.4 吋的小螢幕,在實際使用時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現今的資訊都著重於螢幕內容,像是網路上的內容都大多以影片的方式呈現。所以 iPhone 13 mini 對於小編來說,實在是難以用來長時間使用。不過當作社交平台「斷捨離」的工具,把 iPhone 13 mini 作為單純的通訊用機來看待,這根本就是旗艦等級的機型。換個角度來想也是個賣點來的?
因此,小編對於 iPhone 13 mini 是否一款好的手機而花了一些腦力,想想到底在什麼情況、什麼要求之前,這迷你手機會是勝任。結果就想到了 iPhone 13 mini 作為備用手機的存在會是很適合的,因為它的效能足夠,不會讓使用者在主要手機轉到備用手機的時候有感到使用體驗上的落差。再來就是 iPhone 13 mini 香港版本是支援 nano SIM + 雙 e-SIM,也就是最多能成為三組不同電話號碼 / 行動網路服務的終端,現代人都需要多重身份,iPhone 13 mini 正正就能滿足這樣的用途吧。
無論如何,在這次認真評測過 iPhone 13 mini 之後,小編是打消了小手機才是好的執念,因為在今天的環境之下,怎樣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螢幕空間才可以舒適地接收到外界資訊。那所以最終的答案是藏在 6.1 吋的 iPhone 13 / iPhone 13 Pro 之中嗎?這還有請大家的期待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