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預言

近日,網民熱烈討論《無間道》導演劉偉強新作《不再讓你孤單》。女主角是香港人,其北京辦公室裝修違規,找人幫忙「疏通」(以香港流行語也許應叫「理順」),任職公安的男主角曉以大義﹕「這裡不是香港,法律是要遵守的!」

要讚這句無間道式「預言」。甚麼時候香港法治退步到連北京公安也看不起?難道劉導演拍攝時已預知香港法治響起警號?例如新界丁屋僭建物不用拆只要「理順」;曾特首輸了官司就賴人「濫用司法程序」,被兩個律師專業團體不點名批評;高層公務員要以辭職控訴上司干預投標程序。



特區政府近日建議,下屆立法會採用「替補機制」,任期內地區直選或「超級區議員」議席若有空缺,不管出缺原因,由當屆選舉中得票最多的落選者自動填上,不必補選。這建議引來極大爭議,但政府拒絕公眾諮詢,只想快刀斬亂麻,建制派保駕護航,數夠票,就在立法會通過有關法例。

如何說得過去?政府擴大膠袋徵費,正諮詢公眾三個月,區議會重新劃界和選舉活動指引,都會諮詢公眾一個月,「替補機制」剝奪全港340萬選民在有議席出缺時的補選投票權,政府和建制派竟然認為自己有權一錘定音,不必問一問香港人是否同意?

傳媒追問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為何不設諮詢期,他辯稱﹕「去年的『五區補選公投運動』是不成功的,因為市民大眾不支持,今天我們提出堵塞漏洞的『替補機制』,是體現了當時市民希望政府採取的行動。」

多少人同意五區公投,是一回事,多少人同意「替補機制」,是另一回事。電台烽煙節目聽眾一面倒反對新建議,一名自稱民建聯陳鑑林的支持者說,萬一陳議員的議席出缺,根據「替補機制」,竟然由社民連的陶君行填補,豈非令不支持五區公投的人為之氣結?

新建議還有許多公眾可辯論的問題﹕「替補機制」為何不適用於區議會和立法會傳統功能組別議席出缺?為何新建議聲稱貫徹比例代表制原則,卻不是像歐洲般由辭職議員同一名單的落選者補上?林局長聲稱借鏡澳洲,但事實是澳洲制度容許選民投多票,排列優次,與香港制度完全不同。

政府或建制派說市民不支持公投。補選不就是最好機會讓建制派參選,殲滅所有不得民心的離職議員嗎?政府害怕公投,說穿了是害怕民意,特別是一旦再次根據《基本法》23條為國家安全立法,政府不願見到像03年群眾大規模上街,或透過任何補選的公投,展示人民力量。

當年23條亦是因為政府不肯提出白紙草案做好公眾諮詢,倉卒立法,導致民怨沸騰,今天的「替補機制」竟然亦拒絕諮詢,霸王硬上弓。不得人心的立法,預示助紂為虐的,總有一天要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