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病毒可演變子宮頸癌 僅少數婦女定期檢查及接種疫苗 專科醫生拆解常見三大謬誤︱女性健康

由HPV病毒引起的子宮頸癌,曾經奪去一代樂壇天后梅艷芳的性命,一度引起公眾關注此病。
由HPV病毒引起的子宮頸癌,曾經奪去一代樂壇天后梅艷芳的性命,一度引起公眾關注此病。

由HPV病毒引起的子宮頸癌,曾經奪去一代樂壇天后梅艷芳的性命,一度引起公眾關注此病。但婦產科專科醫生劉珮琪表示,時至今日,願意定期接受柏氏抹片檢查、接種九價HPV疫苗,或理解如何預防子宮頸癌的女性,只佔少數。為何子宮頸癌不像乳癌般被婦女重視﹖或許與以下三大謬誤有關。

謬誤:不安全性行為才會感染HPV病毒

HPV病毒,全稱人類乳頭瘤病毒,是有超過100種基因組合的病毒,以號碼分類。不同號碼各自引發身體不同部位的病症,當中約40種會感染人類生殖器官,主要經性接觸傳播。劉珮琪醫生表示,一部份HPV病毒可導致婦女感染良性疣等疾病,而感染HPV 16 及HPV 18 則可導致子宮頸癌,佔70%以上病例。

她表示,HPV病毒可經黏膜及體液,入侵人體,所以有性經驗的婦女,均有機會感染病毒,而有頻密性行為或多個性伴侶的女士,風險較高。

而且,感染HPV病毒並不等於患癌,她指出,病毒演變成癌症,潛伏期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如果婦女免疫系統好,基本上身體會自行消滅病毒;但如果免疫力差,病毒長時間潛伏,就有機會形成癌症」。所以,並非只有不安全性行為才有機會罹患子宮頸癌。

劉珮琪醫生認為,公眾對子宮頸癌的關注仍有待提升。
劉珮琪醫生認為,公眾對子宮頸癌的關注仍有待提升。

謬誤:年輕女士不會患癌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顯示,2020年共556宗子宮頸癌新症,發病年齡中位數55歲。劉醫生表示,HPV病毒發展成癌細胞及成為癌症,需要以年計時間,加上在2003年「梅姐」梅艷芳患癌離世之前,公眾不太關注此病,「直至被病徵影響生活,或者因為其他疾病、一併檢查之下才發現,所以(發病)中位數看似較高」。她續指,由於現代女性普遍較早擁有性經驗,HPV病毒潛伏機會增加,所以臨床上亦有不少40歲以下的年輕患者。

除此之外,非HPV病毒感染的子宮頸癌個案,發病年齡也較年輕。「臨床上接觸到最年輕的病人約20歲,她沒有性經驗,這麼早發病,比較罕見。而且病灶位置很深,(病人)初次抹片檢查未有發現,跟進檢查才診斷子宮頸長出腺瘤,與HPV病毒或自身基因無關,可是最後也未能找出確切病因」。

接受每3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至為重要。
接受每3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至為重要。

謬誤:有症狀才需檢查,沒症狀也無計可施

劉珮琪醫生表示,不少婦女曾經試過陰道出血、流出淺黃或白色的分泌物及有強烈氣味,但往往誤以為只是陰道炎、念珠菌感染、荷爾蒙分泌失調或性交後狀況。她指出,如果上述情況每天或持續出現,很可能是子宮頸癌的徵兆,建議盡快接受抹片檢查。

不過,部份病例亦沒有症狀,尤其是第0期(癌前病變)的患者,所以接受每3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至為重要。「香港主要流行柏氏抹片檢查,作用猶如大腸癌當中的大便隱血測試,是判斷女士有否罹患子宮肌瘤的第一道防線。近年外國逐漸以HPV病毒檢測取代,即直接檢測人體內是否帶有指定類別的HPV病毒,同樣是準確的篩查」。

劉珮琪醫生指出,子宮頸癌雖沒有明顯年輕化趨勢,但臨床上仍有不少40歲以下、甚至年僅20歲的女性患者。
劉珮琪醫生指出,子宮頸癌雖沒有明顯年輕化趨勢,但臨床上仍有不少40歲以下、甚至年僅20歲的女性患者。

子宮頸癌疫苗有效預防 避免突發醫療開支

劉醫生指出,子宮頸癌與乳癌、肺癌或大腸癌等常見癌症不同,只要接種疫苗,已有90%以上機會,預防由HPV 16或HPV 18兩款病毒引致的子宮頸癌,「非常直接、無需額外功夫的方法,只要接種2到3針就可以。2019/20學年起,政府會為小學女生接種免費的子宮頸癌疫苗,但其他階層婦女的覆蓋率很低,建議所有婦女如果狀況許可,應考慮接種。」

預防疾病,除了保障身體健康,也避免額外的醫療開支。劉醫生表示,子宮頸癌由癌前病變至晚期,均需要接受手術或放射治療。若能在早期診斷,不但醫療開支較少,成功醫治的機會亦較高,「癌症早期的病人,大多就是主動接受篩查時發現,及早治療」。

劉珮琪醫生指出,子宮頸癌雖沒有明顯年輕化趨勢,但臨床上仍有不少40歲以下、甚至年僅20歲的女性患者。
劉珮琪醫生指出,子宮頸癌雖沒有明顯年輕化趨勢,但臨床上仍有不少40歲以下、甚至年僅20歲的女性患者。

癌前病變(第0期):以無創式陰道鏡手術,切除腫瘤或受影響部位(需局部麻醉,無需留院):約3萬元

第1a期:子宮頸切除或全子宮切除手術(全身麻醉):約20萬元

第1b期或以上:子宮切除/子宮及周邊組織切除/盆腔淋巴切或全骨盆腔切除手術:超過30萬元(另加放射治療費用)(如腫瘤太大或影響範圍太廣,則只能電療)

劉醫生表示,樂壇天后梅艷芳因子宮頸癌離世時,觸發社會對此病的討論及關注;但時至今日,疫苗覆蓋率仍低,公眾對疾病的認識也有限,「臨床接觸的病人,很少問『壽命還有多長?』,連『為何會中招﹖』也很少,他們較關心如何醫治疾病。某程度反映普遍女性關心如何處理子宮頸癌多於如何預防;也因他們對疾病的理解不深,一旦確診,情緒易被恐懼佔據。這也代表要多做好公眾健康教育」。

婦產科專科醫生劉珮琪
婦產科專科醫生劉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