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師工作室 - 政府扶老店 港味得留存

保護和支持傳統食店,才能延續本地文化承傳。

【晴報專訊】在佐敦營業逾55年、前身為「新樂酒樓」的新樂海鮮酒家昨天光榮結業,這家標榜自製點心和精緻小菜的食肆,同時強調傳統美味和人情味,對這類老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應予重視及支持,為香港留一點港式美味和共同回憶。 商業營運,原本就像自然規律:汰弱留強,適者生存,但不少有逾幾十年歷史的老食肆如新樂者,因種種原因,包括社區重建、舊樓清拆、業主加租、無人接手,甚至僭建等,無法繼續經營,其中主因還是舖租貴。雖或有極少數老店可倖存,但大部分仍要結束多年心血,在中環賣魚蛋粉的新景記、銅鑼灣上海菜館一品香、北角豆品老店德興隆,及深水埗榮發餐廳餅店和大埔愛爾蘭茶餐廳等,其一枱一凳都有故事,都是新樂故事的變奏。 老店消亡會令不少港式傳統美食失傳,酒樓將點心製作外判予內地工場就是一例。本地少了美食,不但港人沒有了口福,而且港「美食天堂」之譽也受損。台北正因為有地道的街頭小吃,才吸引遊客,而新加坡亦有星洲特色的「冬菇亭」美食吸客。以前倫敦一直被遊客譏無美食,食肆乏善足陳,又指英式早餐之外,英食物「貶值」到只剩下炸魚薯條(fish and chips),幸有英式下午茶(high tea)才挽回些面子。不過,倫敦食肆近年已多元化,地中海菜,如意大利菜、希臘菜等小餐館湧現,食客才增了不少選擇。 港府有需要參考以上地區或城市在飲食文化方面的經驗,對老店作出適當的支援。為保留飲食及文化傳統,澳門也逐步活化昔日的商業中心——福隆新街一帶,糅合美食、文化、旅遊的元素,為遊客及社會,留下非物質文化遺產。旅客外遊通常追求景點、美食及購物,做好營製美食的條件和環境,已可吸引環球饗客。 「食在香港」是訪港旅客共識,外媒《CNN》早前更發現美食正是港六大魅力之一,在港食肆中,獲米芝蓮評為一星至三星的就有65間。為旅客、為港人,政府若要繼續做好「美食天堂」,雖不至闢地另設美食城,但亦可與各大地產商,包括領匯研究在商場、購物中心留位予老店經營,又或進一步優化市政大樓熟食中心的環境,租金有優惠,讓老店得以繼續經營。對深以貴租為苦的老店經營者來說,這種扶助特別「到位」,是政府予機會老店重生或延長壽命的德政。當然,要資源運用得當,或須增設個「老店評核組」以審批真正值得協助生存的老店才算思慮周詳。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石老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