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道原創音樂劇 《我們都是風箏》
(綜合報道)近年不少中學都籌辦原創音樂劇,有的學校更會聘請外校的專業人士參與製作。上周Elsie就看了大埔區迦密聖道中學的首部原創音樂劇《我們都是風箏》重演,該劇是學校十五周年的校慶節目,劇本、劇中的歌曲均由師生、校友共同創作外,還請得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的學生合作,讓兩校的學生都有裨益。 聽迦密聖道中學校長郭永強講,該校由於在大埔區,鄰近香港教育學院,因此兩校不時有合作。「數年前,參加了由大埔區文藝協進會贊助,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舉行的『社區學校合唱教學伙伴計畫』,邀請教院學生協助訓練合唱團,後來更協助成立『舞動合唱團』(Show Choir),有別於一般詩班合唱團,學生需又唱又跳,就像電影《High School Musical》那種。適逢學校十五周年校慶,於是就決定做原創音樂劇。」 郭校長說,該校學生的音樂和舞蹈表現向來出色,不時在有關比賽中獲獎,而校方又希望在課外活動方面,給學生更多元化的選擇,所以三年前決定成立Show Choir,並向教院提出有關要求,希望能派出合適的同學到該校訓練Show Choir,今年更協助學校籌辦音樂劇,對教院的學生也是新嘗試。 香港教育學院項目主任,也是替迦密聖道中學成立Show Choir的林芝瑛跟Elsie解釋,Show Choir是來自美國,學生需又唱又跳,有很多肢體表達動作。「香港學生較拘謹,所以揀歌時,要選他們有共鳴的,好像曾演唱過Lady Gaga的歌;有時又會由學生即興創作動作,有好的動作,大家都會跟隨。」今次校慶音樂劇,就加入了Show Choir的演出,使音樂劇更熱鬧。 作為迦密聖道中學的校慶音樂劇,《我們都是風箏》的劇情,就是講一位名叫阿峰的校友,回望自己在迦密聖道中學的幾件事情,當中包括自己曾懷疑同學偷電話、在歌唱比賽中因不接納同學意見而被排斥等,而結果老師如何教導他,幫助他成長。該劇更滲入了校訓元素,同學、校友看了,自然更有共鳴。 至於音樂劇的名字--《我們都是風箏》中的風箏,原來亦有意思。郭校長說,他每年在開學禮中,都會以一件物件作比喻,從而帶出某個道理。某年,他就把學生比喻作風箏,提出要「Aim high,we fly!」,希望同學可以為自己定下較高的目標。「風箏要飛得遠,飛得高,也需要有條綫給老師、天父引領着。」他說同學、校友等都對這個比喻印象深刻,所以首套原創音樂劇,也以風箏做主題,而台前幕後共有百多人參與,除了Show Choir成員外,亦有非Show Choir的學生參與。 Elsie問過幾位有份參演的學生和校友,知道該劇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好像是中四學生張啟興,自言以往很害羞,跟女孩子說話時,完全無膽望對方雙眼。但一次因為曾向班主任透露喜歡演戲,因此當《我們都是風箏》需要找同學演出時,負責老師就想到請他演出其中一個角色。在數月的綵排中,演戲不但改變了他害羞的性格,更確立他將來想從事演藝事業的目標,現時更有參與校外劇團的演出,可說是意外收穫。 中六的鄧頌恩以往同樣是很害羞的女孩子,但一把甜美的嗓子,吸引了老師邀請她加入Show Choir,更有機會參與校慶音樂劇的演出。「現在常要面對不同的人,又因為是Leader,要教人,所以比以前有自信。」 常說演戲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然而為了演戲,部分同學會因此而更努力學習,為的就是希望老師不要因他們成績差,不讓他們參與演出。音樂老師洪妙賢跟Elsie說,她也曾勸學生不能欠交功課,否則不能排戲。「學生較以前『肉緊』了,比以前有方向。」 聽完兩位同學和老師的分享,不難發現很多學生都是因為得老師鼓勵,所以才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證明了老師牽引風箏綫的重要性。Elsie覺得,除了老師要懂得放風箏外,其實家長都要懂得適當控制牽引住子女的綫,子女自然能飛得遠、飛得高。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