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建居屋傾向每年數千伙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特首曾蔭權將於十月的《施政報告》中,交代復建居屋問題。據了解,港府高層目前正在研究長遠的房屋及土地供應問題。若決定復建居屋,不會只是眼前一次性的安排,而是訂定長遠每年的居屋興建量,初步傾向年供應數千個。消息人士指出,連同特首去年提出年供應三萬五千個私人及公屋單位,未來每年整體的房屋供應量可能高達四萬,但現時缺乏足夠的土地供應,港府期望社會可以為日後填海、開拓綠化地及改變部分土地規劃問題達成共識,為復建居屋提供基礎。 特首曾蔭權最近就復建居屋及填海造地等問題,向部分政黨摸底。據了解,港府高層正考慮復建居屋問題,但並非一次性措施,而是研究長遠恢復資助置業政策,即訂定長遠每年居屋興建量。曾蔭權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曾提出未來十年,每年需興建二萬個私人住宅單位及一萬五千個公屋單位,據了解,港府會評估這兩個「指標性」數字是否需要調整。消息人士說,即使兩數字維持不變,若決定復建居屋,假設每年五千個,未來十年每年的房屋供應量就要達到四萬個。 曾俊華:已留意市民訴求 消息人士指出,本港在過去十年停止「造地」,令目前土地供應非常不足,無辦法應付房屋需求,須要進行填海、將少量綠化地改為住宅地,以及將部分土地作重新規劃,發展局目前正就各種「造地」方式進行研究,但若社會對「造地」問題未能達成共識,復建居屋也無從談起。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昨日表示,復建居屋問題已討論多時,政府已留意到市民的訴求,特首會於發表《施政報告》時交代有關問題,並強調政府當年決定停建居屋,是經過社會長時間討論才作出決定。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張炳良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指,社會人士對復建居屋的訴求較兩年前明顯,政府應實事求是處理,復建居屋與推低樓價亦無必然關係。他指出,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居屋單位,比例較傾向於公屋人士的綠表申請,但目前本港情況不同,如果復建居屋,可考慮傾向一般置業人士的白表申請,並建議興建數千個單位作為起點。不過,他表示,本港很多土地都已有指定用途及限制,認為找土地有困難。 張炳良:宜增白表比例 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則說,復建居屋目的不是為打擊樓市,是要協助無能力買私樓的市民置業。他認為復建居屋的建議,雖然帶有政治成分,但社會對復建居屋的訴求愈趨一致,政府亦傾向考慮復建居屋,認為政府有關的想法是因時制宜並審時度勢。不過,他不同意以郊野公園用地興建房屋,指本港有不少空地仍未開發,希望政府做好土地規劃,照顧不同的房屋需求。 當年促成居屋計畫的前房署副署長鄔滿海認為,隨着市民普遍對復建居屋提出訴求,社會狀況已有所改變,當局應重新訂出長遠房屋策略,毋須介懷需要改變早年定下的一些政策,「『今日的我打到昨日的我』是可以經常出現,訂政策就是這樣,沒有一套房屋政策可以應付一百年,最重要是不斷檢討,來回應市場改變和市民訴求。」